第一百六十九章 勿失朕望[第1页/共4页]
但郭绍也明白为何柴荣要做和事老:天子一心要光复幽云,底子不肯意因内斗丧失大将。对待郭绍的态度,此中一句“攻城略地、力拔河北诸重镇,再立新功”不经意间就透露了圣心……柴荣还惦记取郭绍攻城短长,想让他打河北时帮着攻城。河北那些城更大更安定,城池非常不好打。
公然他就算不肯将冲突扩大,但也对郭绍起了敌意,说话留一手……如果天子要帮手惩办郭绍,赵匡胤模棱两可的态度、明显是乐得其成。
倒是赵匡胤能够比较愁闷,他家死了两个亲人,最后只能不了了之。
就在这时,柴荣微微点点头,又转头看黑脸大汉。
柴荣点点头,说道:“朕把你们两个都叫进宫里来,劈面把这事说开,便是想听听你们是对此作何设法。”
郭绍深思:拿这事再进犯,毫偶然义,弄成铁案也是没法进犯到赵匡胤。赵三所犯并不是十恶不赦要连累族人的大罪,很难把赵匡胤也一并牵涉出去。
这时柴荣又直接问:“赵匡胤,那你觉得三郎之死和郭绍有关?”
赵匡胤和郭绍听罢忙躬身一拜。
天子的目光在郭绍身上,郭绍不能失礼地对天子的问话听而不闻,当下便躬身一拜,一面严峻地构造说法语句,一面开口道:“回陛下的话,微臣觉得开封府查得比较详确,证词、推案也都说得通……赵家三郎遇刺案,正如卷宗上所录,凶犯乃广顺三年进的赵府,此人与臣绝无任何干系。臣也并非那等睚眦必报之人,请陛下明鉴。”
柴荣听罢非常欣喜地说道:“赵爱卿常能体察朕心,为朕分忧解难,你定然不会让朕处境两难。”
郭绍用心不说赵三是不是诡计过刺杀本身。
赵匡胤拜道:“前些天臣闻郭将军碰到刺客,诸线索与三弟有关。归去以后也诘责过三弟,但三弟在臣跟前说非他所为……臣也看了一下檀卷中所载,有两处并不太可托。第一是作案动机,说三弟为了个妇人争风妒忌就要暗害大将,有点牵强附会;第二是李侠儿是不是受三弟教唆,檀卷中语焉不详,仅靠推论。
柴荣又道:“侍卫司诸军在淮南之役中表示甚佳,让朕大为欣喜,期近将要来的北伐契丹之战中,朕望郭将军能攻城略地、力拔河北诸重镇,再立新功!殿前司诸部更是我大周精锐,朕之厚望。你们两人若能把恩仇化开最好;不然也不能因小我末节而影响北伐大计!谁为朕光复幽州时着力最多,朕便更倚重谁,毫不公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