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六章 无法制衡[第1页/共4页]
……众将很快就来了,就差郭绍在路上没到雄州、韩令坤在岐沟关。大伙儿得知天子召见,无不早早就赶来,因为好几天没见到天子了,军中民气惶惑。若能见到一面天子,老是能放心。
王朴这时才说道:“我是说他回击赵匡胤的手腕,很有策画。”他想了想又道,“不过也不能只说策画,两万步兵一口气吞掉了萧思温好几千铁骑,普通人也做不到。这事儿得用兵的武力和布局的策画都有,若只是一个武夫,他立了大功急着跑返来干甚?现在可好了,北伐功,官家也没当众嘉奖一句。”
……
柴荣忍着痛苦喘气了一阵,俄然嘲笑道:“辽国真筹办好了大肆打击?如果耶律明真敢过河,朕作陪便是。”
魏仁溥情知王朴是很有主张的人,见他不说、猜想是不肯意说出来,当下忍不住又激他:“莫非王副使之意,应当放一个在外镇,分开他们?”
匡胤道:“这事儿和幕僚干系不大,刚才我在行宫里就觉悟了。记得北伐之前,官家曾言谁为他在北伐之战中建功大、就更倚重谁。郭绍破解我们给他设的局,便是抓住了官家的心机。
柴荣很快就退走了,能够是身材不支不敢坐得太久。不过他三言两语已经把大事敲定,韩令坤一到雄霸,周朝雄师便可退兵。
见礼罢,柴荣二话不说直接叫王忠把郭绍的奏疏拿出来,先交给诸将过目。初级大将人数未几,但传来传去看了一遍也花了很多时候,这个过程中堂上非常沉默,氛围有点压抑。
柴荣既不提郭绍的功绩、也不说他私行从涿州跑路的事,堂上也无人提及。
他先伏击了辽军、斩获甚众,有了功绩然后才胆小私行退兵。形成了既定之事,又明目张胆上书晓以短长,是以脱身……还倒打一耙,叫我现在如坐针毡。”
王朴看了中间的魏仁溥一眼,却没有笑。魏仁溥很难堪地干笑了两声,仿佛开了一个并不好笑的打趣,悻悻收住了笑意。
“叩见陛下。”李谷伏身而拜,此时他当然看不见天子,脸几近贴着地砖。
魏仁溥摸索道:“那王副使觉得,该如何做才最好?”
匡胤叹了一口气道:“世人都知郭绍与我有隙,他就是谗言说几句好话,大伙儿也以为不过是人之常情。”
能和王朴交友,当真不易。朝中百官,几近没有人和王朴有甚么友情的……此人难相处,又常以法家之术御人、贫乏诚意,谁和他在一起都提着谨慎。
柴荣又开口道:“郭绍上奏斩获万人,都是契丹人么,可否失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