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宣和画卷》 1/1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第四十九章 直把杭州作汴州 中[第2页/共4页]

书罢,他看着纸上的笔迹,不由自嘲一笑。

这类事情,千年以后也是还是的。人毕竟是视觉植物,一篇文章拿过来,第一眼看去,看的就是工致与否;第二眼再看,便是笔迹如何。

一样的一首诗,写在南宋还是北宋,味道实在是差了太多。

哈!我也算是当头一棒了,没准儿也积下了一场功德不是?

别的几人是不会真的起家去细瞧的,便只坐在原地持续闲谈些琐事、旧故。倒是那周府事,谈笑间时不时的瞥向楚风,内心算计着甚么。

笔迹之于文章,就如同颜值之于人类。固然读书人都晓得“以貌取人,失之子羽”的事理,但晓得是一回事,做不做是另一回事。毕竟真正做到知行合一,是几近于贤人的高度了。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这件事情闹了一段时候,朝廷上也辩论了一段时候,终究的成果,还是让那些不长于书道的士子们大失所望。

周府事心下有了计算,感觉神情分外舒爽,只等着脱手一击了。

科举便是如此,不止书法笔迹,长得太丑、不健全等都是不让插手,或者名次会被剔除的。至于各种启事,天然是为了让官家在看满朝官宦时看的舒爽,最起码,表情要好的……当然,这都是外话了。

西湖已经是西子的化身,而在湖中的画舫里,美人们又开端歌舞、开端笑意盈盈,如许的画面,向来未曾停歇,也永久都不会停歇。这就是西湖,弥漫着美人的西湖,湖水的波澜就如同美人的衣裳,层层叠叠的扫荡开去,在惊鸿一舞中明显波澜万千,却又悄无声气……

楚风在旁磨墨时一一听了,不由微微一笑。

如许的景色、如许的风雅、如许的繁华,游人们那边还分得清这里到底是杭州城,还是汴梁城呢?

因而谨遵了文端先生的话,楚风躬身见礼,微微一笑,转去中间柜台旁磨墨。

科举到了宣和这一代,已经根基上构成了牢固的体系体例。

除了最根基的糊名以防作弊以外,另有“钞缮”一法,来二次禁止舞弊案的产生。

一个年纪悄悄的少年郎,摆出一副狷介的模样也就罢了,之前吟出那样一首诗来,还不是在拍二位大人的马屁?一个溜须拍马的家伙罢了,还真觉得他要比我们这些鞍前马后的浊吏狷介多少么!别的不说,单是这楚风衣冠禽兽的气度已经让人难受了!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