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马来垭华人公会(马华)[第7页/共7页]
马共操纵英**当局在朝初期实施的谈吐、出版、结社自在政策,前后创办了《期间日报》(1945年8月15日创于怡保)、《民声报》(1945年9月创于吉隆坡)、《新民主报》(1945年9月创于新加坡)和《战友报》等报纸,并构造了退伍兵士、工会、妇女、青年等核心构造,此中较首要的是“马来亚群众抗日军退伍同道会”和“各业总工会”。1945年12月1日,马来亚群众抗日军正式闭幕,8日便在吉隆坡建立了马来亚群众抗日军退伍同道会总会,并在雪兰莪、森美兰、柔佛、吡叻和吉达等州设立了分会,《战友报》就是在总会建立的当天创刊的。该构造的建立使得马共带领的这部分武装,虽作为战役构造被闭幕了,但作为一支力量却没有完整消逝,而是作为一个团体,又投入到了新的任务当中。正如马共的一名发言人指出的:“群众抗日军的复员,这决不是意味着我们的斗争已经停止了,而只是申明我们的斗争任务和斗争体例的窜改罢了。恰是如许,当我们把枪支弹药交还英当局后,我们全部同道当即又站在新的战役岗亭上展开我们的事情了。”这个新的事情就包含为马来亚的民主自治而斗争。马共的另一庞大核心构造“各业总工会”最早于1945年10月25日在新加坡建立,到1946年1月,马来半岛西海岸各州也都有建立,2月又在新加坡建立了“泛马各业总工会”,会员以华人居多,印度人次之。马共带领的工会构造在其存在期间带领了很多歇工斗争,在必然程度上保护了劳工阶层的好处。
20世纪60年代的争夺列汉文为官方语文的尽力,引发了马来社会的激烈反应,他们建立了“国语行动小组”以保卫马来语的职位,巫青团乃至回应道:如果华人对峙将汉文列为官方语文,他们将要求当局重新检验非土著百姓权题目。跟着1969年“五一三”种族动乱事件的产生,华人的这一要求也就终究不了了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