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华裔社会对构建种族和谐的马来西亚社会的设想[第2页/共6页]
1971年,当局公布了凸起土著文明与伊斯兰教职位的“国度文明政策”,这在人们对“五一三”事件所形成的悲剧影象犹新的时候,临时没有听到华人有多大的反对声音.但是,这不即是他们接管了这一文明政策。十多年后,当当局开端检验这一政策的贯彻落实环境时,华团趁机于1983年提出了《国度文明备忘录》,明白表示:“我们反对当前的国度语文教诲和文明政策,以及文青体育部所列出的‘塑造’国度文明的三项原则。”这三项原则就是:
恰是基于保存本民族文明的需求,马来西亚的华人才一向对峙汉文教诲,保卫本民族的母语教诲权力,反对当局对待华、印母语教诲的不公允做法和轻视态度,并且,在马来亚独立和马来西亚建国前后相称长的期间内,他们在承认马来文为国语( NationalLanguage)的同时,也对峙要求列汉文为官方语文(Official Lan-guage)之一。华团在1983年提呈的《国度文明备忘录》的附录“语文教诲”中,对此回顾道:1954韶华裔百姓对语文教诲的三大抵求,1956韶华裔百姓的四大宪制要求及1956韶华校教总与印校西席公会所颁发的共同宣言,都提出华、印文与英、巫文同列为官方语文的要求,这证明华、印族对列华、印文为官方语文的欲望与要求是非常激烈的。官方语文之争一向持续,到了1967年国语法律在国会通过,英文落空官方职位,马来文成为国语及唯一的官方语文,华、印裔百姓深感绝望与不满。1969年大选,官方语文之争更加狠恶。“五一三”事件过后,跟着煽动法律的通过,官方语文题目已被列为敏感题目之一。而后,列汉文为官方语文的要求才被迫搁置下来。
1969年的“五一三”事件产生后,巫统的做法是越来越不顾及民族民主协商原则,华人等非土著族群的定见、要乞降感受也越来越不被正视。在这类环境下,仅依托国阵中的华基党来保护华裔族群的好处已较着不敷,是以,就迫使华团不得不可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