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节 后宫佳丽三千人[第1页/共2页]
舒娥听林公公层次清楚地说完,一时候竟不知说甚么才好。半晌,方才深深地叹了一句:“公然是‘后宫美人三千人’呀。”
“这就足见太后待女人好了。”
舒娥声音不大,林公公倒被吓了一跳,忙看了看四围,方说道:“女人从那里听来这个名字?”
“张公公,何事?”林公公应道。
“中午初刻请曹侍御郡夫人的傅姆到宣佑门外,回府‘覆礼’。各家车马都等在那边。”
舒娥心中奇特,却还是淡淡地说了当日庆寿殿面圣时,太后皇上的群情。
宋时人们称权位高、丰年纪的寺人为“大官”,品级低一点的则称为“阁长”。公公两字,也是有些年纪的寺人才气称呼的。
林公公点了点头,“这就是了。若不是娘娘和官家闲谈,等闲是不会有人直呼其名的。这便是耀阳馆张秀士的闺名呀!”
舒娥听了这话,一时无话可答。欤珧畱伤等了一会儿,林公公又温声说:“小的在宫里这些年,早已将万事看得极淡,却情愿极力匡扶女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女人何必妄自陋劣。”
别的另有御侍、郡君、县君等,封给刚进宫的有资格侍寝的宫人;别的另稀有量不定的朱紫、红霞披、紫霞披,也是有资格被临幸的。
这些位份是宫中有执事的宫人的殊荣。这些都要算是第一品级的宫人们。
【注1】宋朝初立,持续唐制,设四妃、九嫔。四妃别离是贵妃、淑妃、德妃、贤妃,九嫔是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真宗景德二年(1005年),增置太仪。真宗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特置朱紫。六年(1013年),增置淑仪、淑容、顺仪、顺容、婉仪、婉容。据《宋史》卷八:六年正月庚申,置淑仪、淑容、顺仪、婉仪、婉容,在昭仪上。仁宗乾兴元年(1022年),置贵仪,在淑仪之上。
看过的亲们,请再返返来,看一看《开篇第一节》和《开篇第二节》。
5月6日上架。
“曹侍御郡夫人万福,林阁长好。”一个寺人在园子内里打了个拱。
上面执事这些人,有六个“尚”字官职、二十四个“司”字官职、二十四个“典”字官职、二十四个“掌”字官职,另有女史、彤史。这都是有品级的宫女。
宫中的女宫人们,自皇后以下,设四位妃,别离是贵妃、淑妃、德妃、贤妃。往下另有十八位嫔【注1】,虽都是正二品,挨次见却也有凹凸的。别离是太仪、贵仪、贵容、淑仪、淑容、顺仪、顺容、婉仪、婉容、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直至婕妤、美人、秀士、共二十四级,是为妃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