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是有点过分了的感觉[第3页/共12页]
契丹族人
?五京轨制
五京轨制
契丹国与五代十国并立
辽代军人
辽朝全盛时,边境东北至今库页岛,北至蒙古国中部的色楞格河、石勒喀河一带,西到阿尔泰山,南部至明天津市的海河、河北省霸县、山西省雁门关一线与北宋交界,与当时统治中原的宋朝相对峙,构成南北朝对峙之势。[28]?
而头下军州是辽朝一种特别建置。契丹贵族将所俘掠的人丁,建立州、军安设,督迫其为仆人劳作。辽诸王、外戚、大臣所拥有的头下军州可建城郭,其他只能有本身的头下寨堡。头下军州多设在潢河道域契丹住地。俘户主如果河北、山西的汉人和东北地区的渤海人。头下州县称呼,常采取俘户客籍州县称呼,如俘卫州民,建卫州;俘三河县民,建三河县;俘密云民,建密云县等。头下军州的轨制到辽圣宗期间逐步拔除[28]?。
北宋立国之初即成心要光复燕云十六州,前后于979年、986年两度北伐,皆为辽军所击败。辽圣宗为了制止高丽与北宋缔盟,进而威胁辽朝东部。于993年策动高丽契丹战役以降服高丽,于1009年的东征时最远攻入高丽开城。以后为体味决辽宋之间的耐久对抗,以及制止契丹贵族威胁皇权,萧太后与辽圣宗于1004年亲率雄师深切宋境。宋真宗畏敌,欲迁都南逃,因宰相寇准对峙而亲至澶州(今河南濮阳)督战。宋军士气大振,击败辽军前锋,辽将萧挞凛战死。辽军恐腹背受敌,提出和约。主和的宋真宗于次年初与辽订立和约,和谈宋每年贡辽岁币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两边各守疆界,互不骚扰,成为兄弟之邦,此即澶渊之盟,今后两朝和好达一百二十年之久。以后辽圣宗结好西夏,而西夏也扭捏于宋、辽之间以图存,构成辽宋西夏三国鼎立的局势[30]?。
道
南下中原
契丹崛起
契丹国与五代十国并立
宋夏战役后北宋表里交困之际,使得辽朝趁机侵宋。在收罗张俭的定见后,一面派其弟耶律宗元和萧惠在边疆制造欲攻宋的阵容,一面派萧特末(汉名萧英)和刘六符于1042年正月去宋朝索要瓦桥关南十县地。宋朝派富弼与辽方使节构和,此即重熙增币。两边于玄月达成和谈,在澶渊之盟规定赠辽岁币根本中,再增加增岁币银十万两、绢十万匹以告终此次索地之争。辽兴宗还再次使宋争得一个“纳”字,即岁币是宋方纳给辽方的,不是赠送的。宋仁宗也勉强责备予以应允,而前提是辽朝须束缚西夏与宋和谈。是以,在辽宋和好以后,辽夏干系恶化并产生战役。辽兴宗两次亲征西夏,均遭失利,而西夏最后情愿向辽朝称臣进贡[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