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曾国藩修身十二法》 1/1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学有所用,用中又学[第2页/共3页]

他主张“危急之际,不要靠别人,专靠本身,才是稳着”。是以他非常正视“自强”,自强又以“学作炸炮、学造轮舟”为动手工夫。以为中国的掉队,只是兵器设备和科学技术的掉队,他说:“本国技术之精,为中国所未逮。如舆图、算法、步天测海、制造机器等事,无一不与造船练兵相表里……精通其法,仿效其意,使西人善于之事,中国皆能究知,然后能够徐图自强。”他又说:“列强乃数千年未有之劲敌,夷情有损于国体,师其智,有得轮船机器,(列强)仍可顺服。”“有此成物,各处仿而行之,渐推渐广,觉得中国自强之本。”终究达到“庶几有事能够御侮,无事能够请愿”御侮自强之目标。

李鸿章构造淮军,参与上海保卫战。新募淮军,一艘船用英国兵舰,由安庆运输颠末南京,承平军却对它接连夹攻。上海之战、姑苏之战,李鸿章所部原有英人戈登统带的常胜军“洋枪军”,与承平军作战,屡战屡胜,故有“常胜军”之誉。常胜军的洋枪洋炮,杀伤力大、射击力远,戈登以少击多,不在话下。曾国藩、李鸿章等人耳闻目睹这些究竟,怎能没有昂扬自强之念?

曾国藩是驰名的实务家,他具有救世的务实态度。这也是他筹办洋务的思惟根本。近代中国,内乱频繁,国难日深,凡有血性的中国人,无不心存忧患认识。林、魏如此,曾国藩也不例外。这类忧患认识,成为他筹办洋务的内涵驱动力。

学有所用,用中又学。如此循环来去,才会学有所成,终有所用。

曾国藩因为洋务活动而多次成为中国破记录的人,做的很多事情都是“前无前人”的。

因为鸦片战役,曾国藩开端对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有了最后步的熟谙。咸丰七年(1857年),英法联军进逼北京,朝野有识人士才如梦初醒,认定国势已处于积弱之下,藩篱既撤,流派敞开,戈矛兵器远不及外人枪炮的锋利。在疆吏当中,则有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开端死力倡导自强活动。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