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曾国藩修身十二法》 1/1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脚踏实地,学自有得[第2页/共3页]

曾国藩以为繁华不成悠长,不成以官为生。常训戒子侄要以种田作为永久的家业命脉,只要这根命脉不竭,曾家的人就不会受穷、刻苦。家属的畅旺与发财,不能倚仗一时的官爵,如果子孙后代不思进取,怠惰懒惰,再大的家业也会化为乌有。

曾国藩平生为官,经历丰富,且看多了官宦后辈骄奢淫逸,然后四周流浪,终究落个饿死沟壑的了局。基于这类熟谙,他要求弟弟国潢设法将本身在故乡的田产脱手,或捐作元吉公的祭田,或捐作星冈公的祭田,或转售别人,所得的钱银供家中日需之用。在曾国藩看来,官宦之家不积蓄银两,后辈就会明白,本身如不尽力长进,将来父亲不再为官,便有温饱之患。晓得此中事理,后辈也就会以自强自主鼓励本身,学会餬口的技术。

曾国藩对父亲的观点非常附和,他常说,他依托祖宗的积善行德,年纪悄悄就“一帆风顺”做了高官,深怕因为本身一小我享用而导致家道中落,是以死力劝戒各位弟弟和后代们:愿咱家成为耕读孝悌之家,而不肯成为官宦之家。

他为官平生,固然没有很多遗产,但毫不是没有遗产的人。还远远未光临终前,他就在思虑如何措置遗产的题目,他但愿本身留给先人的都是无益有害的。

曾国藩以为家属的畅旺发财取决于家庭贤人的呈现,曾国藩眼中的“贤人”是指能够自主之人,他常说:“家中要得畅旺,端赖出贤后辈。若后辈不贤鄙人,虽多积银积钱积谷积产积衣积书,老是徒然。后辈之贤否,六分本于天生,四分因为家教。”又说:“所贵乎世家者,不在多置良田美宅,亦不在多蓄册本书画,在乎能自建立子孙。”而这类“自建立”之人,是指具有保护家风、畅旺家属才气的后辈。

这也是曾家的传统。所谓穷则思俭,俭以善德,俭以养廉,有德有廉可谓君子,于别的又何所求耶?曾国藩以为,给子孙留下万贯家财,不如教子孙走正道,让子孙学会一些餬口的技术,自食其力。正所谓“处贵而骄,败之端也;处富而奢,哀之始也”,这就是奉告我们人如果骄奢淫逸,即便身处繁华,也必定失利。

恰是出于这类熟谙,曾国藩平时对本身的子侄老是严加训戒,要他们学会餬口的一技之长,并奉告他们:在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