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身养性学朱子[第1页/共4页]
倭仁笃守程朱理学,通过他的日记对道咸同三朝士林影响颇大。倭仁的日记主如果记录本身涵养的心得体味,为格言警句式的语录体。曾国藩的幕僚方宗诚说,他见过吴廷栋、涂宗瀛等人的倭仁日记手抄本,他本身又“皆录而藏之”。郭嵩焘也见过陈作梅和方鲁生两个抄本,他本身也“借抄”了一帙,他以为倭仁的日记“多体味有得之言”。倭仁还编辑《为学大指》一书,编录程朱理学家的语录。全书共六条:发愤为学、居敬用心、穷理致知、察几慎动、克己力行、推己及人。此书的目标是“正世之惑于歧趋及汩没功利而不知止者”。
年过花甲的唐鉴是晓得曾国藩这位小同亲的,对他的勤奋好学,自投门下的谦恭非常对劲。是以,他们俩一见仍旧,谈得非常和谐。
曾国藩同倭仁熟谙以后,他们来往的时候比唐鉴又多了。倭仁的教诲与唐鉴不二法门,只是谈内省时,在实际中对本身的要求比唐鉴还严格。他先容说,本身的微念稍一萌动,就从速记在日记、书札中,在静坐时本身和本身“会商”,把哪怕是点滴些许分歧圣贤标准的设法,消弭在思惟深处的抽芽状况,使本身的心术、学术、治术归之于一。倭仁的“克己”之法,的确到了严格、刻薄的境地。
在曾国藩来往的诸多师友中,对他的思惟与治学影响颇大的当数唐鉴和倭仁两人。
如此搞了几个月后,每天搞得精力怠倦,不久便得了失眠症,整日精力不振,身材也一天比一天衰弱,因而再也对峙不了“日课”中的“静坐”一节了。曾国藩说,是“天既限我不能苦思,稍稍用心,便觉劳累,体气衰弱,耳鸣不止”。固然他不再搞面壁静坐自省了,但是对理学的攻读却日趋尽力。不但攻读程朱,还追溯而上,浏览张载、周敦颐的著作,比诸孔、孟,体系研讨中国儒家的学问。
曾国藩与唐鉴的了解是一个偶尔的机遇。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由江宁藩司调京任太常寺卿,道光天子在乾清门访问他,曾国藩作为翰林院检验,侍驾在侧。道光帝极称唐鉴治朱子学有成绩,并能按“圣学”之教亲身去做,是朝廷的好官。道光帝的劈面奖饰,使曾国藩对唐又恋慕又猎奇,因而便主动到唐鉴的家里,施弟子礼拜访。
他当即把他的严峻收成写信奉告他的家人、朋友。在写给同亲前辈贺长龄的信中说,“我最后治学,不知底子,寻声逐响罢了。自从熟谙了唐镜海先生,才从他那边窥见一点学问的门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