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语录[第2页/共3页]
16.水激逆流,火激横发,人激乱作,君子慎其以是激之者。愧之则小人可使为君子,激之则君子可使为小人。
17.君子称人之善而非誉也,折人之过而非毁也,毁其惩恶而改过也。小人不然,善则忌之,过则扬之。
21.凡官僚人阵容鲜明时,我不成犯其锋,亦不成与之狎,敬而远之,满身全名之道也。
2.闻人善则疑之,闻人恶则信之,此满腔杀机也。
40.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心。有志则决不甘心为下贱;有识则晓得学问没有尽头,不敢以一得就自足。如河伯观海,如井蛙看天,都是无识之人。有恒心则决无不胜利的事。这三条缺一不成。
27.凡遇事须宁静和缓以处之,若一仓猝,便恐有错。盖天下何事不从忙中错了。故安闲宁静,为办事第一法。
30.择友乃人生每一要义。平生之成败,皆关乎朋友贤否,不成不慎也。
3.有为名尸,勘破幻妄也。有为谋府,无思也。有为事任,有为也。有为知主,地知也。然须定得性了,方行得四者,不然实施不去。庄子曰:“吾以有为为乐矣,又俗之所大苦也。”大颠曰:“世人而不思不为,则天下之理几近息矣。”应事接物只是一个情字为累,若无情则无累矣在,故曰贤人无情。
32.予人一分面子,人必予两分面子。伤人一分面子,人必损非常面子。为人处世,面子不成不慎。
8.伤化毁俗者,虽亲虽贵,必疏而远之。清公贞修者,虽微虽践,必亲而近之。
24.两君子无争,相让故也。一君子一小人无争,有容故也。争者两小人也,有识者何如自处于小人。
42.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至败,天下古今之秀士,皆以一“傲”字至败。
38.观古今成大事者,无不有人互助相扶,力单者无以成大业。
37.雅量因为性生,然亦恃学力以养之唯以圣贤律己,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度量闳深矣。
26.君子多思不若养志,多言不若守静,多才不若蓄德。
20.人若一味见人不是,则到处可爱,整天落嗔。
25.君子不成以不忍也,忍欲则不平于物,忍剧则不扰于事,忍挠则不折于势,忍穷则不苟于进,故曰,必有忍乃有济。
9.善人固可亲,未能知,不成急合。恶人固可疏,未能远,不成急去。
33.概天下无无瑕之才、无隙之交。大过改之,微瑕涵之,则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