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大禹治水演义》 1/1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第九十四章 三门峡之 人门之上百丈崖[第2页/共4页]

等大禹给工匠们都分派完任务,再返回到最前边的愚公一家挖山的工段时。不由被面前的功课场面惊呆了:只见面前的庞大的山体已经被愚公一家人给挖掉了一大块。西山愚公挥动动手中的镢头抡得缓慢,就象转动的车轮,“嚓、嚓、嚓”转眼间碎石便堆成了一座小山。卖力运石的人挑着土筐顺次走上前来,两个壮汉同时各搬起一块庞大的岩石,又同时放进挑担壮汉前后的土筐里。那挑担的壮汉担着两块巨石,脚不粘地的飞奔而去。第二个挑担壮汉紧跟着第一个的身后,又缓慢地装上了石头,然后飞奔而去。眨眼之间,十多个壮汉个个都挑着巨石,紧跟着走远。就象春季的鸿雁排着雁阵在高空中翱翔一样,最后边是北山愚公的小曾孙,只见他双手抱起一块巨石,一溜小跑着,跟在步队的最后边。

大禹说道:“我们治水也要有愚公移山的精力,持之以恒地与大水抗争,终有一天会治伏大水,让天下的百姓都安居乐业地过上夸姣糊口。”

安排完愚公一家人的任务以后,大禹又顺次给一千多能工巧匠们分派任务,他把工匠们分红了十多个组,每组百十小我,有挖的、凿的、烧石头的、浇凉水的、装的、运的,几个工种的人编在一个组里协同功课,像是一条流水线,上风互补,相得益彰。

这群人都是肩上挑着土筐,手中拿着镢头,腰间挂着麻绳,头上戴着斗笠,脚下穿戴蔴鞋。

伯益被神农仔的话顶了归去,咽了好几口唾沫也说不出话来。

西山愚公利落地答道:“服从”。然后向后边的儿孙们一招手,一家人呼啦一声便冲到了山岩下,一齐挥动起锄头、镢头、镐头,热火朝六合干了起来。

大禹在黄河险峡“鬼见愁”的处所,接踵凿出了“神门”、劈出了“鬼门”,又斥地了“人门”。

说话间,愚公一家人又来回了十多趟,庞大的山体已经被凿掉了一大半。

大禹问道:“您就是那移走太行、王屋二座大山的愚公吗?”

这时,只见远处急仓促地走过来一伙百姓打扮的人,大步流星地奔向大禹走了过来。为首的是一名须发皆白的老者。看年纪约莫有8、九十岁的模样,身材结实,精力矍铄,满面红光。头上戴着斗笠,身上穿戴短衣裳。身边还领着一个7、八岁的儿童,后边跟着十多个年纪不等的庄稼男人。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