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人为刀俎[第1页/共3页]
于翁又说道:“现在朝中高低,尽在仆人把握当中,他殷渊即便是再有本领,又能如何?到时,只需一道谕旨便可悄悄松松削了他的兵权。”
“嗯,看来有些事他也并不知情,只是有些情感罢了,如此他倒是仍有些代价。对了,青遥呢?为何这几日没有见到他?”桓原又说道。
桓原转过甚看了于翁一眼,目光当中透暴露一丝杀意,吓得于翁赶快闭嘴,桓原说道:“于翁莫非是年龄已高,胡涂了不成?连家主的主也要做了吗?”
太后见已到如此境地,特别又见到桓原方才的架式,也不敢再说甚么,便也只要应允。因而崇德太颁下圣旨道:天子集昏庸无德,然帝位应由有德者居之,遂尊天道,效仿尧舜,将帝位禅于会稽王司马于,废集为东海王。
入夜,征西将军府内宅书房中,桓原正襟端坐,于翁躬身站在一旁。桓原面前桌案上放着前敌方才送来的捷报,捷报上说,殷渊出师顺利,刚到寿春便首战得胜,现在苻氏已退至许昌一带,殷渊筹办稍事休整后就挥师许昌。桓原面色阴沉,一言不发,于翁轻声说道:“殷渊小胜只是幸运罢了,仆人无需如此。”
桓原深思了半晌又说道:“青遥这招棋,感化不亚于云孟,其他旁人也替代不了,眼下还不成动他。你且去将他稳住,好言安抚与他,奉告他,只要再将最后一事办成,我便准他远走高飞。别的,也告诉广达,命其做好筹办。”于翁领命,缓缓退出版房。
于翁连连点头,赔罪道:“老奴不敢、老奴不敢,老奴多嘴,还请仆人恕罪。”
其他众臣皆叩首齐声道:“臣等亦附议!”
桓原一动没动,仍旧跪在地上,其他众臣瞥见桓原不起来,也都跪着不起。太后见状心中不悦,但又顾虑桓原势大,可太后的庄严又不能丢,便将身边茶几上的茶杯悄悄一顿,说道:“本宫说的话莫非众卿家没听清吗?”
南宫向谢恩,缓缓起家,又咳了几声,才说道:“方才桓大将军所言非虚,臣亦已有耳闻,现在官方有谣云:‘君非君,夫非夫,子非子,父非父,皆众乱,天下亡。’此中所指大抵就是此事,老臣听后实在是惭愧非常,怕是有一天会无脸面对各位先王啊!为救社稷如水火,老臣亦主张废黜昏帝,请太后明鉴。”
桓原底子没给太后接话的机遇,便紧接着说道:“太后,臣若无真凭实据,毫不敢妄言。当年天子还为东海王时,臣女莲儿便已嫁与殿下为妃,后殿下被群臣拥为天子,小女亦被册封为后,此事满朝文武世人皆知。然二人多年来却只要结发之名,却无秦晋之实,天子在藩夙有痿疾,且专好龙阳之癖,与伶人厮混宫闱。更甚者,当今王子亦并非帝出,乃是明妃与别人私通所生,现在此动静已传遍官方,成为建康百姓茶余饭后之谈资。如此天子,对先帝不忠,为人子不孝,为君上不仁,为人夫不义,废弛人伦,辱灭祖宗清誉,皇室威名,莫非不该被弹劾吗?若非触及江山社稷臣又怎能将此等含混之事揭穿出来,毕竟这也会有辱皇后清誉啊。并且,就在昨日天子又与相姓伶人在御书房厮混,正巧被臣撞见,臣不能视而不见,忍无可忍之下将其拿获,此事还请太后明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