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遇贼上[第1页/共4页]
听了这老吏一番话,周平低头思忖,薛良玉却血气方刚,强自辩道:“我们是汉人、燕地也是汉人,岂有汉人帮着胡人打汉人的事理?”
周平与薛良玉赶快从车中钻了出来,只见使团地点轺车已经渐渐停了下来,随行护送的辽军马队正在为首的校尉批示下,排成作战队形,在相聚车队数百米外的一个小山坡上,尽是黑压压的人头,粗粗一算约莫有四五百人,正挥动动手中的兵器朝这边大声叫唤,看上去非常吓人。但如果细看,却能发明多数是衣衫褴褛的百姓,不要说没有盔甲,就连手中的兵器也多数是些木棍、耕具,对使团的威胁微乎其微。
“汉人又如何?本朝税赋之重,为历代所不及。辽人兴南北面官制,几无冗官冗兵,以岁币代丁税,光是盐税一项就远低于我大宋。你是情愿少交税有个胡人天子还是情愿多交税有个汉人天子?”
温成也不答话,又闭上了眼睛,到好似刚才那番话不是出自他的口中普通。周平也堕入了沉思当中,暗想这老吏所说的多数失实,宋朝夙来以虐待士大夫和官员报酬好而闻名;采取的又是最费钱的募兵轨制;史乘上还又多次提及“冗官冗兵”之害,官员数量上也远超前代,而不管是官员还是军队都是只能耗损财产的,如此看来宋时的百姓税负沉重应当是没有甚么疑问的。只是辽国百姓的税负倒是不太清楚,不过传闻在边疆就有从辽国往宋国私运盐来赢利的,想来他应当所言失实,不然必定不会存在这类环境了。
“疱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肌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周平允察看两边的情势,耳边俄然传来一个感慨的声音,转头一看,倒是阿谁老吏,只见其脸上尽是悲悯之色,周平心中一动,问道:“温公方才还说燕地汉儿感化胡风,为何又如此感慨?”“就算是胡人那又如何,也是父母十月怀胎所生,普通的好生恶死,莫非一条白沟,便将人分作了两种?”温成嘲笑道:“再说燕地如此,我大宋就能独善其身不成?大河南北,本无边界,如果抱着独善其身的设法,焉知如此景象,他日不会产生在大宋当中?”周平不由哑然,暗想这老吏来往宋辽之间数十年,对于宋辽两边的弊端分解入理,对于将来的灾害便仿佛亲眼目睹普通,是个极有见地的人。但在汗青讲义里却没有提及此人,可见此人没有获得大用,实在每个期间都有充足优良人才,只不过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