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首赴勤王役,成功事则天[第3页/共5页]
可惜她终究没有机遇学到一招半式。文天祥越来越繁忙,和孩子们相处的时候越来越少。终究有一天,奉书看到父亲满身戎装,神情活现地从房里出来。百口人也都在。可不知怎的,大师仿佛都不太欢畅。三姐乃至红了眼圈,二姐拍着她的肩膀安抚。
以奉书的年纪,她还不太明白,家里为甚么会有这么多的窜改。有一天,她竟然看到父切身着布衣百姓的便装,立在院子里。那只拿了几十年羊毫、瘦长如玉的右手中,此时却地握着一把木剑,笨拙地挥了一挥——仿佛戏台上的武生,还是学徒级别的。
母亲一根手指头往她小脑袋上点了点,笑道:“就凭你这股调皮劲儿?我看哪家敢要你!”
奉书记得,当时候大姐还没到及笄的年纪,来给她说亲的七姑八婆们已经每日走马灯般在后院轮转,而母亲每次都是接待一番,再把她们客客气气地打收回去。而那些婆子老是笑着说:“啧啧,有你家状元公的表率立在那儿,哪个姑爷还入得了夫人的眼呢?挑吧,挑吧!”
母亲搂住她,温声说道:“爹爹要出去兵戈,得有好一阵子。”
家里的客人俄然多了起来。有故乡的邻里,也有口音奇特的外村夫,有和父亲一样的文弱墨客,也有雄赳赳、凶巴巴的武官。有财主,有工匠,有商贩,有江湖游侠,乃至另有奇装异服、断发文身的苗瑶洞蛮。奉书见了形貌独特的客人,偶然会大着胆量,躲在屏风前面偷偷听。他们中大多数人都是接到了文天祥的手札,前来呼应,带人来插手他的勤王军队的。父亲说,他们“固然品德不齐,然一念向正,至死靡悔”。
“那,爹爹甚么时候返来?”
文天祥微微一笑:“我何尝不知,不战而屈人之兵,才是上策。可惜现在的时势,由不得我们啦。”
一个新请来的武师毕恭毕敬地指出他身上的十七八个缝隙。文天祥试了一会儿,终究放弃了,苦笑一声:“公然是术业有专攻,我如许的秀才将军,也算是前无前人,后无来者啦。”
母亲也不辩驳,只是抿嘴笑笑,俄然转头,温声喝道:“奉丫头,又乱跑了,来偷看甚么?”
文天祥却神采凝重,摸着她的头,说:“奉丫头,今后你要乖乖的,不准老去内里乱野,别让你娘操心。”
蒙前人向来发言算话,他们在西域灭掉了几十个国度,留下了不知多少座空城。从奉书记事起,家家户户的父母都会如许恐吓本身的孩子:“再不听话,就让蒙古鞑子捉了你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