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来生业缘在,骨肉当如故[第2页/共4页]
这些话她可听不太懂,但“广州”她是晓得的。为了不露怯,只得顺着二叔的话问:“广州住着很多如许的人?”
“等你好起来,我带你回家。”
文家向来有敬惜字纸的传统,只如果写了字的纸张,就算是只言片语,也决不能胡乱丢弃。大哥二哥商讨了一下,将大部分书送给了一个本地的私塾西席,一再叮咛要将这些册本用心保存。他们相互安抚着,父亲得知了这件事,必然也不会怪他们。
她还待再问甚么,俄然身后有人跑过来,叫道:“文大人!”
小妹悄悄点了点头,仿佛是让步了:“姐姐,我想回家。”
再行几日,几箱沉重的珍玩也被贱价换成了银两。
二叔发笑道:“你觉得我的衙门是甚么,梨园子么?这些是波斯人,本来是来广州做买卖的,也经常来惠州低价进货……”
阿谁乌黑的墨人竟然并未走远,一溜烟又跑了过来。此次奉书可不能再推委了,看那人蹲下身来,只得不情不肯地坐上了他的肩膀。小黑子伸出只葵扇般大手,拉住了她的小手。真奇特,他的手背是玄色的,手掌和指甲倒是粉红色的。
二叔道:“很多。那是个大港口,物货昌隆,有各种百般的本国人,带来各种百般的好东西……”他俄然停顿了好久,仿佛走了神,半天赋叹道:“可现在不比之前啦。蒙前人打到了西域,占据了波斯人的故乡,搏斗了很多人,也就没甚么波斯人来做买卖了。这些留在广东的,多数也回不去啦。”
峻峭的梅岭横亘在赣、粤之间,隔开了中原和岭南。梅关古道自赣南而始,回旋而上。当时恰是梅花落尽的季候,车轮上的花泥带着暗香,被他们从江西一起带到了广东。
二叔呵呵大笑,指着他道:“这是外洋来的番邦人,名叫小黑子,已在广东住了好多年啦,现在是我府里的小厮。只不过他天生是哑的,说不来话――来,让他驮着你走。”
奉书只得把小妹抱得更紧,拍着她瘦骨嶙峋的后背,泪水顺着她的面庞流到床上。小妹紧紧抓着她的头发梢。
开端她还战战兢兢的,恐怕这个外族怪人蛮劲发作,把她甩到地上。但不一会儿,她就变得兴高采烈。这小我好高好高,她坐在他肩头,左顾右盼,俯瞰着芸芸众脑勺,的确变成了巨人。
她不喜好广东。二叔说惠州是岭南名郡,苏东坡在这里住过,还写过甚么“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这里的荔枝还曾被装上快马,沿着梅关古道一起奔驰到长安,送到杨贵妃的纤纤玉手之上。可她到时,还没到荔枝成熟的季候,天然也就没这份口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