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神机妙算[第1页/共3页]
相反,如果甚么都不干,还能保一个安然,无功无过,起码位子能保住,说不定还能落一个有为而治的好名声,是以干活的也就越来越少,不干的越来越多。李炎卿固然还没练到那么高的境地,但趋利避害还是懂的,这万一香山有民变,本身还是不要去仕进比较好。
这三位朱紫,位高权重,统辖全局日理万机,自不成能万事亲历亲为。刘朝佐固然是大明朝可贵一见的奇才,足可为擎天玉柱,架海金梁,但毕竟只是个七品处所亲民官,不是甚么封疆大吏。
再说眼下香山的局势,他不来还真不好清算,当下脸上笑意更浓“刘世兄,你这一起上舟车劳累,想必是辛苦了。不过我还是要说你两句,你既是一县父母,就该以子民为念。香山百姓盼望贵县,如顽童盼父母,似禾苗望甘露,早来一日,民气便可早一日安堵,晚到一日,百姓就要多受一日煎熬,你来迟了,来迟了。”
“你都瞥见了啊,那便省的老夫多说甚么。这都是你前任干的功德,本身一死了之,却把个烂摊子甩给本府,你可要引觉得戒,行事上,谨慎谨慎再谨慎,不成有涓滴草率,不然的话,这就是你的前车之鉴。”
当初刘朝佐找李炎卿乞贷,除了办理吏部以外,首要就是要买这三封荐书,不然空有告身文书,这官可坐不稳妥。林守正见了三封手札,就晓得面前坐的这个漂亮少年,必是大明朝将来的栋梁之才。
林守正忙道:“刘知县,你多虑了。因为香山目下无官,百姓的事情全都措置不了,乃至于民气惶惑,加上前任行事多有不检之处,才有些妄人跳出来,行些倒置伦常之事。不过他们充其量,也不过是叫两声,喊两句,闹不出甚么大风波,若真是起了民变,老夫早就发公文,变更官兵前去弹压了。现在终不过是些百姓惹事,有那些衙役在,料也无妨。你尽管放心上任,把你分内之事措置好,老夫比及考成的时候,自会为你多多美言,让你早日升迁。你年不过二十,就已经中了举人,他日前程无量,只要用心办事,今后自当出息似锦,千万不成自误。”
接着,又看那三封手札,别离是吏部尚书郭朴,礼部尚书李春芳以及新晋文渊阁大学士高拱的落款,更是不敢藐视。他上了几岁年纪,怕看笔墨不大清楚,冒昧了三位朱紫,特地拿了一副水晶眼镜戴上,细心观瞧,至于那部照、告身,倒是懒得验了。
“下官不敢。只是有他们在内里,下官倒是不好上任。处所上,如果已然有了民变,下官只怕初来乍到,难以弹压局面,到时候闹出大乱子来,反而损了林翁您的庄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