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二十文章惊海内[第2页/共3页]
“不错,息霜先生乃是佛门大得,佛家讲究修生养性,息霜先生的书法虽自成一家,却以冲淡朴野为主,字里行间温婉清拔,又如闲云野鹤般漂渺出尘。”
“此事虽非野史,却也多见于民国杂谈,息霜先生既能二十文章惊海内,七岁成诗天然不敷为奇。”黑衣老者点点头,有些迷惑,不明白姬林哪壶不开提哪壶。
“既然小妹敢让这一副天然出来,证据天然是有的。”董熏儿微微一笑,酒保谨慎翼翼的将一个沉木小箱子呈上来。
“这不成能,息霜先生曾在南普陀寺讲《阿弥陀经》,老夫曾有幸在藏经阁中观先生墨宝,其字体虽浑厚,却绝非这类澎湃气势。”南山大师厉声呵叱。
“抱愧,我没有证据。”姬林耸耸肩,语气亦如过去般淡然,仿佛不食人间炊火的千大哥怪。
……
民国大师虽未几,但也不算少,息霜先生虽是名动天下,但他成名于佛法,甚么时候他的字如此神韵,竟然将谭、胡、吴、于四大楷书大师都比下去了?
“这……”
“你固然阐发的很有事理,但这只能申明息霜先生的字也曾有大气澎湃之时。”
世人凑过来一看,顿觉这笔迹有些眼熟,黑衣老者一声惊呼:“此乃息霜先生留学东京之时的述志作品《金缕曲》,这……这笔迹竟然和《寄黄几复》字帖一模一样!”
“此番书法交换会的魁首是姬林先生,享有和小妹秉烛夜谈的资格。”
“姬教员的年纪和当年息霜先生相仿,他的字都尚能如此大气澎湃,莫非诸位感觉息霜先生还不如姬教员?”这一次是韩炎说话了。
这话一出,世人皆是目瞪口呆,没法接管这个残暴的“究竟”。
“但是阿谁阶段息霜先生不过戋戋二十多岁,他的书法尚未大成,笔力又岂能浑厚如此?”郭对劲一脸嘲笑。
闻言世人细心对比,公然发明两幅字帖笔迹不异,毫无半点违和高耸之感。
姬林面前这一副字帖,便是息霜先生在东京留学之时,忽念暮年魔都繁华犬马之荒唐生涯,又感概神州沧桑动乱所著。
息霜先生暮年丧父,母亲王夫人亦父亦母,她的归天对息霜先生天然影响庞大,乃至让息霜先生万念俱灰,心中已埋下削发的种子。
“披发佯狂走,莽中原,暮鸦啼彻,几株衰柳。”
如此人物,他年青之时誊写的字,天然不成能云淡风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