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硝烟起宁城血染黄砂里[第2页/共3页]
最后了解是宣正元年明德书院的惊鸿一瞥,最后别离是宣正四年津州渡口的千里相送,那些年间他们同窗共读,策马闲游,对月喝酒,互述衷肠……诸多景象历历在目,谈笑之声犹在耳畔。
转眼三个月畴昔了,四封盖有晋王大印的亲笔信函就摆在父亲案头,俱是糊满血渍残损不堪。从叛军围城之始送出的第一封,到半个月前的第四封,以后就完整落空了宁城的动静。这是否预示着城浑家早已绝望?还是说……他们已经煎熬到再没才气突围求援了?
沈思拢了拢衣衿,哈腰钻出营帐。嗖嗖冷风忽地灌进耳朵,吹得人头皮一紧。他目光清澈地朝东北方向望去,超出那些连绵起伏的丘陵,仿佛看到了龙门府,看到了宣德府,看到了覆盖在烟瘴当中的宁城……
沈思幼年喜兵,夙怀弘愿,一贯将卫青、岳飞等前朝名将引为表率。男儿铁骨,自当胸怀百姓,称心恩仇,扬鞭跃马,扫平敌寇。生要生得开阔,死要死得壮烈,战要战得痛快。
玄月的边塞已是满眼萧杀之色,帐外朔风吼怒寒气凛冽,帐内倒还残存着几分暖意。
现在这名肤色乌黑的少年眉峰微蹙,双唇紧闭,看似全神灌输于手上的行动,殊不知心内早已是浓云翻涌、雷电交集。就在今晨,他再一次自请带兵前去挽救宁城之围,乃至不吝立下军令状以证必胜之志,可不出所料的,还是被担负统帅的父亲沈威回绝了。
如血残阳沉入空中,青灰雾霾满盈于营地四周,夜幕悄但是至。大营以外,是郊野远山,一派沉寂。偶有夜哨的马蹄声飘忽而至,起起落落,这是虎帐中可贵的安好时候。跟着沈思心中阿谁决定垂垂明朗,这份安好也即将离他远去了。
日复一日,宁城情势愈发紧急。父亲向来治军严明勤于自律,千万不会公开违背皇命出兵得救,而宁城处于水深炽热当中,再不援手恐怕就回天乏术了。为今之计,只好孤注一掷擅自领兵反击,此举如若失利,他自当马革裹尸以死赔罪,即便胜利,他也要返来领受军法措置,想必还是是在灾害逃的吧……
现在那半颗明示着少年意气的红色石子就藏在他里衣以内,因为经常拿在手里把玩,边角已经磨蹭得油滑透亮,可他的伯龄现在却被困宁城,危在朝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