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第3页/共8页]
高展明接过文集翻了翻,恰是他先前被高亮盗走的文章。他道:“是我写的。”
高展明这话说的有失公允。赵家兼并他们的买卖是真相,但是他家之以是落败,唐乾的贪婪无能和唐雪的脆弱才是首要的启事。更何况做买卖这事儿,你情我愿,谁家的货好便买谁家的货,赵家的确是从天家处得了些便当,但是高家又何尝没有呢?说威胁利诱,实在过了。
高展明道:“我爹固然去的早,可他对我和我娘是极好的,他除了我娘和我以外,并没有其他姬妾子嗣。”高元照二十出头便死了,亦没有机遇留下更多子嗣。
高展明谨慎翼翼地打量着高嫱的神采,肯定她没有发怒,才道:“侄儿……实在是一时气不过,做文章的时候才忍不住添了几句。侄儿千万没有对皇上不敬的意义,只是……只是赵家……实在可爱。”
她还偷偷派了人将高亮抓起,威胁打单一番,那高亮就吓得把甚么都招了,说高展明是如安在书房中写成那篇文章成心让他窃走,说高展明是如何害他身败名裂的,乃至高亮已落到这个境地,他本身都还不明白文章中到底那里触了皇上的逆鳞。只要故意的人细心想想,便晓得高亮说的是实话了。他如有那样的文采仿照苏翰林的文风写一篇讽刺皇上和赵家的文章,他又何必还要去抄袭苏瑅的文章,害得本身被苏翰林当众戳穿,丢人现眼?必然是高展明成心设想的了。
高展明的这声姑妈有摸索之意,毕竟高嫱但是这天下第一的女人,连天子都不敢直接叫她一声娘亲。但是他的这份踌躇到了高嫱眼里,则更显得高展明高展明楚楚不幸。她用力握了握高展明的手:“哎,好孩子。”
高展明说到这里,停顿了半晌。他文中触及的都是民生大计,但是他晓得在高嫱心中,民生并非第一名的,放在首位的事权势。是以他脑中略一转,道:“如果推行此政,头几年,朝廷的支出定然会增加,数年以后才可见收益。侄儿以为,此法宜早不宜晚。就说现在朝中局势,藩镇节度使拥兵自重,就连朝廷都不得不忌讳,京畿虽有十万亲兵,还是太少,毕竟京畿的亲兵与藩镇的重兵不成同日而语,处所军阀是在疆场上磨练出来的,打过实仗,练习有素。侄儿说句忌讳的话,万一,万一藩镇造反,京畿十万亲兵一定能够对付。是以若不能减弱藩镇兵权,京畿还应当设置更多兵力才是。藩镇长官如何肯被减弱?且减弱藩镇,内奸来袭又该如何是好?是以此法为下策,上策该当加强京畿保卫。要添兵,就要有钱,不但有钱,还要得民气,百姓才会志愿参军,拱卫皇权。若能增加官方出产,一则充盈国库,二则能得民气。如果顺利,三五年内,就见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