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急行军[第4页/共5页]
段涛深谙此中事理,也不避讳睿王等其他三人,直接在御书房中秉笔,一腔热忱,边书边挽救灾之法。应是多番考虑,又晓以诟病,才会胸有成竹,洋洋洒洒。
早前出使长风,阮婉是送亲使,随行保护的禁军就是赵荣承麾下一支。而此番是睿王出行,那随行禁军就出自禁军统领马建麾下。
敬帝勉强扯出一丝笑容,又转向阮婉道,“少卿,睿王在外,言行都需慎重考虑。”
煜王却以水患不除,无颜回京面圣为由抗旨。
而段涛的上书,采样了济郡水利沿岸土质,详细记录了各处裂缝能够形成的风险,奏请大整改,未雨绸缪。工期又无需太长,三两月便可,工部在年初采纳了段涛的发起,只因敬帝提及过本年会对济郡水利做大肆整改,工部等主事任命下来后,再让段涛上书,会更有力度。
宋颐之瞪圆了眼,也不活力,又才跑去同阮婉说话。
是以天灾可大可小,也能够是动乱开端的导火索!
唯有帝君不仁,德行不匹,上天赋会降下灾害以示惩戒。
大殿之上,敬帝是顾及煜王颜面和朝纲稳定,才会一语带过,底子言及不到百分之一。
从都城去往济郡,普通要走上半月。
不想煜王求稳不求变,并未采取段涛建议,更因顾虑此事传到敬帝耳中会以为他无作为,就未将段涛上书转交敬帝,擅自扣下。
阮婉到达时,邵文槿正同马建说话。听闻身后动静,便也转眸看她。
济郡的水利,段涛的祖父一辈便参与此中设想修建过,遵循当时的前提,可谓安稳之作,而后几十年来,固然沱江时有洪峰险情,但济郡一向是最安稳的一段。
倘若灾情太重,还需天子亲身下罪已诏,广开言路,规戒弊端,并承诺广施仁政,宗庙祈福还愿数月,才气停歇天怒人怨。如果换作时势不稳之时,遇有乱臣贼子借机惹事,亦或是有志之士揭竿叛逆,王朝毁灭也在道理当中。
又着户部高低,于两日以内备好赈灾赋税。
再令京中禁军严阵以待,紧随睿王以后,三日内出即将赈灾的物质赋税运往济郡。如此一来,既不会迟误朝廷对灾情的呼应速率,又可给户部留出充盈时候办理安妥。
屏退四围,敬帝将济郡各级官吏上报的奏章拿出让几人查阅,字数和篇幅都未几,扼要描述了灾情和近况,用笔却极其凛冽,“人畜死伤无算!”
既是急行军,禁军上前都一概从简,除却给睿王、阮婉另有段涛的马车,只捎带了需求物品,马队居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