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回[第2页/共4页]
珠哥儿才二十出头,无需心急。三十多岁中进士亦算青年才俊。贾敏便问,“你有何筹算?”
有朝一日,她能在金碧光辉的大殿当中高高端坐,诰命夫人们齐齐低头拜倒在她的脚下,方不负平生志向。
却说林海回府,正碰上贾珠从二门往外走。
薛阿姨就着姐姐这话道:“请大夫好生保养一番。珠哥儿高中,目睹着出息似锦,姐姐好日子近在面前。”回京便是老爷捐官有望,我们宝钗目睹着也要做朱紫……这般一揣摩,她底气也足了几分。
贾珠是筹算到县令身边学习如何管理一县之地,毕竟除了一甲进士,大多数人都是从县令起步。而姑父已经是道台,跟在他身边学习……未免有些好高骛远。
薛阿姨笑道:“珠哥儿长进还不好?我倒是想蟠哥儿也长进……毕竟这事儿还是落在了他父切身上。”
贾珠放下茶盏,诚恳道,“我的文章给姑父看过,来岁了局,中是能中,但名次不会好,最多是二甲靠后。”
贾母终是让女儿说动了。女儿婆家长辈都去了,自能更经心帮衬娘家。
宝钗惯会笑容迎人。
林海望着贾敏,当真道,“这话我可不认。”言毕,那眼中的和顺都要淌出来了。
贾敏打发女儿去换衣裳,又叮咛丫头给贾珠上茶,才道,“你这是……跟姑妈还卖关子?”
百口一起忙活了足足一个月,才算安设安妥。这日气候极好,阳光亮媚不说,更是清风拂面,不复前几日的闷热不已。
为了小姑子几句话,足足气闷了好多天的王夫人一个按捺不住,脱口而出,“还能是谁?!”
思及此处,王夫人笑容更深了些。
若不是为了珠哥儿,她何必忍气吞声?
贾敏笑道:“老爷猜得准。不过你可猜到他求我甚么?”
话说薛桓细心探听了好几次:如果使钱,他都能买到三品的通议大夫,但这类有钱就行的散官能有甚么用?!他要的是捐出个实缺,哪怕品级稍低,也是个官身,关头是能给女儿些助力。
二儿媳倒也罢了,但女儿夙来有主张,半子又对她言听计从,她不肯意,这婚事也就难了。再想起女儿那番“让宝玉读书长进”的话:不爱读书专爱在内帷厮混,名声传出去,不但宝玉说亲艰巨,连珠哥儿的出息也要受些影响。
宝钗夺目,姨母一次两次目光往本身身上落……姨母的心机她天然也猜到了几分。平心而论,荣府大不如前,却也是端庄的勋贵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