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回[第1页/共6页]
在贾敏看来,香油钱也得用对了处所。如果像她二嫂和侄儿媳妇那样,把银钱给了马道婆那样的人物,只怕佛祖还要见怪!
苦衷能和老婆分享,林海非常安闲,“我前面那位巡盐御史便是孙家人。”
实在当时林海不晓得这批人确切是孙家筹办的,还觉得孙家树大招风,白替旁人背了黑锅。不过跟着他到杭州到差,京中几位世兄和同窗前后递来口信儿,他也得知了本相。
贾敏点头道:“圣上这是默许孙家从盐政给太子弄出零费钱不成?”
黛玉又问道:“族里亲眷可还常常上门?”
却说自从韩琦升官,韩家太太又有孕在身,内宅碎务便全由妙玉执掌。因而妙玉来得比之前少很多,幸亏住得近,女孩子的手札倒是随便写。
贾敏正吃茶润喉,闻言这口茶水几乎没能顺本地咽下去。见她面色不对,林海赶快扑过来按揉胸口,轻拍后背。
过了一会儿,妙玉才开口道,“来岁春闱,你珠大哥哥可要回京去?”
贾敏深觉得然,“太子年纪渐长,而太子的弟弟们也到了立室立业的年纪。再说家大业大,嚼用一日大过一日,且族人越多,心机各别。”偏生老太爷健在,想来一出懦夫断腕都下不到手。
只是跟着父亲官复原职,乃至升了知府,那两位曾经的姨娘和他们的父兄托中人说和、告饶过好几次:不管如何都想回府持续服侍大人。父亲不但把中人赶出了门,还暗中命人把两家人打发到了西南。
贾敏闻言,不得不赞上一回,“这胆量让人说甚么好。”
贾敏叹道:“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呢。”
妙玉轻哼一声,转眼便换了张笑容,“还没恭喜你呢。”
“太子在江南并非只能依托孙家……此事入了太子的耳朵,太子即使没和小娘舅翻脸,却也不肯再像之前那么信赖孙家了。”
转眼便到了年底,贾敏完整坐稳了胎。这两个多月里黛玉大多陪在她身边说话,闲时除了读书便是照看弟弟,没如何出门,贾敏深觉闷坏了女儿,便找了个好气候带女儿出门逛逛。
扬州关主事经手船税商税,是个肥差,没了这个位子,孙家还不知如何肉痛。陈家那位御史好歹官位还在……
却说孙家老太爷,也就是圣上的岳父,太子的外祖父,坐镇西南二十年后安安稳稳地致仕,回到都城保养天年。膝下两个儿子,大儿子现在担着兵部侍郎,二儿子则在故乡看管祖业。
黛玉无法道:“母亲有孕在身,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还好珠大哥哥会照看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