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扬眉剑出鞘(二)[第3页/共4页]
李敏铨的辩才相称之不错,一番长篇大论下来,层次清楚,言而有据,可谓是头头是道,直听得三爷连连点头不已。
三爷到底不是平常之辈,听到了此处,便已明白了整件事情的关窍之地点,对于汝福等人大发国难财的行动,自是愤概不已,再一遐想到自家所负的差使十有**要是以而办砸之事,更是气不打一处来,双眼微红地骂了起来。
“回王爷的话,事情确切如此,据查,此番山东受灾并非垂危文书上所言的一月中旬起,而是去岁十一月便已开端了,连着五个月皆无雨雪,官方存粮早在仲春初旬便已根基耗尽,是时,河漕衙门粮仓曾数白天持续趁夜往外调粮,据查,出面调运粮秣的是布政使衙门的吏员,卖力押运的则是按察使衙门的兵丁,统统粮食大抵上被贩运至陈、王、李、章四大粮号。”
“嗯,此话从何提及?”
事情已到了这般火烧火燎的局面,李敏铨自是不敢再有所坦白,这便将前两日所得之动静报了出来。
“王爷明鉴,圣旨上只言让河漕总督衙门共同业事,却并无明令河漕总督须得尽赈灾之责,现在那汝福尽行迟延之道,摆明着是不肯共同王爷行事,然,于理来讲,王爷倒是没法强令于其,一旦闹僵,不但于事无补,反倒易遭小人暗害,须得谨慎些方好。”
面对这等震惊之动静,别说三爷难以置信,就算是李敏铨乍然闻知此事时,也一样是被震得个头晕目炫不已,此际陈述出来,兀自是心惊肉跳不止,不为别的,只是以事真儿个地闹腾开来的话,绝对是本朝稀有的巨案之一,也不知要有多少颗人头要滚滚落了地。
三爷原就是个夺目之人,又怎会不知李敏铨的提点乃是美意,实际上,若非深知本身这个钦差阿哥对河漕总督没有节制之权的话,三爷又何必如此低三下四地让赫达多次去碰鼻,要晓得赫达受阻,丢的但是他三爷的脸面来着,可眼下脸都已丢得个精光了,事情却还八字没一撇,这令自负心素强的三爷又如何能咽得下这么口恶气。
还好,老爹总算是另有点明智,若不然,咱还是从速溜回京要紧,没地陪您老把自个儿小命就义了去,那可就亏大发了去了!
“子诚,你看此事该如何应对方好?”
三爷在书房里来回转悠了很久,越想便越感觉心惊不已,深感毒手之余,不得不将题目抛给了神情淡然地站在一旁的李敏铨。
李敏铨跟从三爷多年,还真就没见到三爷有如此失态的时候,此际被三爷这么一瞪眼,内心还真是有些发了慌,幸亏城府还算深,倒也没露了怯,一番解释下来,却也中规中矩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