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四十一章 嘉庆3[第3页/共5页]
来到一处宅院前,韩奕停了下来。指着身后的院落道:
“此处便是韩某在金谷的一处私第。韩某平时住在留守府,未曾在此宅住过。令公远来,尘色未洗,不如暂居此处。”
折从阮察颜观色,见韩奕兄弟八人听得非常当真,惊奇道:
世人高谈阔论,因大多是武人。以是话题总离不开军事。韩奕细心地向折从阮就教边事,这恰是折氏家属最特长的。
铜职陌,是洛阳城内最繁华的地点,东南西北的客商云集于此,纷繁买卖着最抢手的货色,南海珠、福州茶、金陵丝、成都锦、于阅玉、契丹鞍、回鹘马,应有尽有。而铜驻暮雨也成为洛阳另一大名胜。
“辽人多马,多勇猛之士,善野战。风俗卑劣气候,本性使然。欲与辽人接仗,既须扬长避短,又须师夷长技以制夷。
“陛下口谕?”折从阮面露异色,“看来韩侍中深受陛下厚爱。”
折德展跟在父亲与韩奕的身后。东瞅瞅西瞧瞧,非常对劲,偶尔将目光超出曲回的院墙,见不远处有一片宏伟的楼阁,一片灯火光辉,好像洛阳城内的宫殿。
“哪一个苏相公?”李处耘顺口问道,因为朝中有二苏。
“韩侍中果有志于边事吗?”
洛水河,如既往地长流。生生不息。 一座石桥雄跨洛河两岸,名曰天津桥,这本来是一座建于隋大郜年间的铁索浮桥,唐时改建为石桥。重修过的天津桥更加显得宏伟,它高出洛河南北,北与皇城的南门、端门呼应,南与长七里一百三十步宽百步不足的定鼎大街相接,为洛阳城南北之通衢。
“此番嘉庆节传闻朝廷在朝本偶然让韩某赴朝,但陛下俄然遣中使来洛阳传口谕,这让韩某忐忑不安。”韩奕也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