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回[第1页/共4页]
“多谢老爷。我爹前儿就出门了,派了两个庄丁跟着。”林之孝一喜,大老爷看不上的小鱼小虾,在他们眼里那也不得了啊。啧啧,到时又是一笔横财。至于他爹,则是要去金陵,为大老爷暗中查探故乡的一些事。
海禁,乃是建国太.祖留下的国策,乃是祖宗成法,诸大臣以为不成等闲变动。此令一出,朝中群情激奋,纷繁上书劝谏天子。乃至很多官员暗里联络,如果皇上不听谏言,便相约挂冠而去。到时朝廷无人,且让这率性天子悔怨去吧。
不过,赦大老爷并不将他们放在眼里。毕竟,不管他们如何高官厚禄,说到底也管不到贾家的家事上来。就算想在宦海上给他使绊子,可大老爷他又无实职,还真不怕这个。何况,他手上也不是没有把柄,他们若敢不要脸,那大老爷就让他们看看甚么叫真不要脸。
目送林之孝分开,贾赦长舒一口气。自他重生返来,一向就绷着一根弦,不竭地让本身进步。这才不过两三天,他便已经累了,可见他就不是个故意长进的。若不是有上辈子的经历在催促着,有对后代的惭愧砥砺着,说不定他又会得过且过了。
可宇文熙却分歧,他底子就不管甚么证据不证据的。既然他已肯定义忠亲王有了不臣之心,那就当机立断地将之灭掉。至于证据,在内里找不着,不代表在家里也找不着。便是实在找不着,栽赃还不会么?!义忠亲王没弄明白侄子的脾气,还在寻觅甚么机会,栽得不冤。
但义忠亲王本人是个谨慎的,逼宫篡位之心人尽皆知,却甚么把柄也抓不到。先帝那是身子已经不好,没有精力对于他,到最后带着对儿子的担忧驾崩。
乾元四年,大庆打赢了鞑靼,将他们完整赶到了犄角旮旯里。就在这举国欢娱的时候,乾元帝又出幺蛾子了――他要开海禁。
悔怨是会有人悔怨的,但悔怨的毫不是宇文熙。他大笔一挥,统统去官的请奏全数恩准,涓滴不做挽留,朝堂上顿时就空了起码三分之一。第二天,朝堂就完成了大换血,想看天子笑话的人,本身变成了笑话。
就在贾赦将荣国府的库房和账册盘问清楚的时候,弹劾他的奏折也到了宇文熙的书案上。并且,这并非哪一个御史言官之作,乃是由御史台一十二名御史联名弹劾。
要晓得,人嘛,都是江山易改赋性难移的!宇文熙这不是不率性,他这是憋着大的呢。
谁知接下来的几日,皆是风平浪静的。不但史太君没找茬,就连王夫人也老诚恳实的,像是没瞥见贾赦的行动一样。这就仿佛,赦大老爷就是将荣国府翻过来,她们也不敢管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