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第4页/共4页]
继宗听闻谎言,佯作大怒,为证孙文明净,在大朝会上直接同孙文申明要前去府中查证。孙文光风霁月,开阔磊落,天然应允。岂料锦衣军入孙府查证过程中,竟然在孙文的书房中找到很多鞑靼重臣写给孙文的手札,此中明言若孙文肯胜利劝得仁宗御驾亲征,带鞑靼雄师俘获仁宗后,必有重谢如此。
厚利之下,那鞑靼王庭的君臣公然意动。因而在北伐雄师到达火线,发觉仁宗已然被杀以后,火线又传来了帝师孙文卖国求荣的谎言。且更有一干哗众取宠的御史言官在大朝会上闻风而奏,以此为由弹劾孙文。
且比及放逐路上,年不过六岁的宗子洪菖忍耐不了长路驰驱,只因一场小小的风寒就没了性命后,更是有如重锤,一病不起。要不是念及另有一个襁褓中的季子要照看,恐怕孙氏就这么去了也未可知。
厥后三四年,实在没法忍耐的继宗还是寻了个不是将太子之位免除,封李琛为顺王,迁出宫外。洪芫也跟着顺王出了宫去。彼时洪芫乃是东宫中独一跟了李琛出来的人。在宫外顺王府时,因继宗常日里派锦衣军重兵看管,顺王主仆等闲不得出宫。又有那一等捧高踩低的恭维小人,明知继宗不喜顺王,遂常常剥削顺王的俸禄供应。洪芫为了包管顺王衣食不缺,几经展转禀明太后,亲身稼轩,扶养顺王。这主仆两人相依为命,一过就是十来年。直到去岁继宗驾崩,太子李珍继位。即位大典之时却遭天火焚身而亡。
孙氏佳耦明知此举是为了女儿的出息。只是骨肉分离之痛,究竟挖心砭骨,孙氏本一天真烂漫的荏弱女子,从小顺风顺水千娇百宠的养大,突然逢此家破人亡之变,一时烦闷难明,身子骨便不大好了。
而齐王即位之前,也在文武百官面前各式表白本身是暂代兄职,为兄监国,且比及众臣子将仁宗接回大雍后,立即退位让贤。并且服从仁宗皇后,也就是厥后的孙太后的发起,晋封了仁宗独一的庶子,大皇子李琛为太子。如此深明大义的表象,也让满朝文武临时放下心来。
再说锦衣军在孙府搜到敌军来信一事,本就存在诸多蹊跷。比如指证孙文通敌的乃是继宗潜邸时的旧臣,在朝中弹劾孙文的御史言官也多数和孙文早有嫌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