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第2页/共2页]
在孙太后看来,此门婚事乃是一举数得,只不晓得孙蕙的父母如何行动。她虽是美意美意,却也不想难为年老迈嫂。只在孙镜与徐氏进宫存候时随口笑提了一句“周太后问及蕙姐儿的婚事,我想着此乃父母之命媒人之言,便没承诺她,只问你们的意义”。
可见此人要执意行无耻之事,外头的名声操行,内里的饱读诗书都是不顶用的。所谓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皆是读书人,莫过因而。
常言道水满则溢,月盈则缺。孙家当年是帝师之家,因着祖父的赫赫申明,在翰林中清贵至极。厥后遭了继宗的诬告,满门被抄,放逐千里。
徐氏这才放了心,她也是颠末一些旧事的。早就对那些个清贵书香家世的风格冷了心肠。本日听了孙太后的话,再一想周家固然家世比不上那些诗书官吏之家,妙在家里家声简朴,长辈虽蠢了些倒也心机浅白坦直。直来直去的打起交道来也费心。何况周筼又是周家的嫡长孙,将来也是要担当爵位的……
所谓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与其将蕙姐儿嫁给一个不知其实在品性,且冲着孙家名声才欲求娶的书香官吏,孙太后甘愿将两家做成一家。如此一来,周太后因着娘家的干系也势需求对洪芫更加另眼相看。那洪芫的宗子只要有了这两位太后的母家做背景,承启帝又是那样一副心性脾气……
两家坐到一处请媒人过了法度,预定了小定大定之期。另一厢卫钧佳耦也从江州赶到都城续职。并且至理国公府登门拜访,提及了两家的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