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第4页/共4页]
来宣旨的倒是一名年约十五六岁的少年寺人,一身靛青蟒服,头戴乌纱冠,更加显得唇红齿白,边幅精美。来人乘马至檐下,翻身上马,大步流星的走至正堂,身后赫赫扬扬跟着一溜内监,身侧跪着理国公府诸多男丁女眷,各个低眉敛目,屏息凝神,反倒衬得这少年寺人傲视神飞,尽情张扬。
这此一时彼一时啊,要晓得当年圣上跟先帝的干系……可不是那么和谐。天然也就没有那些“子不驳父”的端方了。
而这一次宣旨,理国公诸多女眷看了一眼内堂站着的孙氏母女,心中都如明镜。
那少年寺人口中说的如此明白,自是成心提点理国公府高低人等,圣上与娘娘是如何看重洪赋一家。老夫人杨氏闻言,眸中精光一闪,在旁温声笑道:“圣上仁厚,体恤臣下,娘娘忠孝之情,更是感天动地。赋儿与孙氏能教养出如许的女儿,实乃我理国公府之幸。”
这么一翻折腾下来,便到了掌灯非常。理国公夫人冯氏亲身去厨房筹措了饭食酒菜。一家人围在一起吃了一顿晚膳。
宣旨过后,老夫人杨氏恭请天子使者上座喝茶。那少年寺人也不推让,只笑眯眯的拱了拱手,倒是先同洪赋伉俪酬酢道:“这两位便是洪大人与洪夫人了罢。贵妃娘娘在宫里头整天念叨着两位,圣上也一向体贴着诸位的行迹。只想着一朝团聚,骨肉团聚,共享嫡亲。”
孙氏闻言,忍不住又是热泪盈眶,忙开口问道:“圣上天恩,才让我们一家得返京中。只不知娘娘在宫中可好?”
最让冯氏惊骇的,倒是世人都未曾宣诸于口的另一件事――
冯氏听着钱五家的一口一个“长房远亲”,不免感觉有些刺耳。当即冷哼一声,不咸不淡的说了一句,道:“他们一家算甚么长房?早在先帝时候就被除了宗的,还因为这事儿气死了老国公,满京中谁不晓得。不过是新皇即位,一朝天子一朝臣,又轮到他们家耀武扬威罢了。”
幸亏那饭菜苦涩适口,各种珍羞齐备,倒也满足了口腹之欲。
不提理国公家民气下如何考虑,只说时候不早,那少年寺人还得回宫答复圣上并娘娘。遂喝了一盏新茶以后,便告别而去。理国公府世人在老夫人杨氏并国公洪贯的带领下,直将那少年寺人一行人等送至府门外,且看着世人身影远去不见,方才回转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