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9|5.16|[第3页/共4页]
赵氏便站了起来,到外头去安排,一边走一边道:“让他们出去吧,戏台就搭在福寿堂正房前面的空位上,免得老太太再往外头跑,怪冷的,赏钱都预备好了吗?”
杜老太太说完,仓猝又号召了杜太太和杜二太太上前,两人也向杜老太太拜年,各自领了红包。接着便是孙子辈的,杜若和杜蘅各自上前,然后又轮到刘七巧和赵氏。接下去就是二房的兄弟姐妹们上前给杜老太太拜年,一圈下来,大家手中也都领上了红包。
对于姨娘们能坐下来用饭,刘七巧内心头也是欢畅的,这毕竟在外头人家是很少的。换了那些公侯府邸,是想都不能想的。也就是一些商贾人家,不太重如许的礼数,不过如果做的过分了,也要被外头传甚么没有端方。不过只是一顿过年的团聚饭罢了,到也没甚么,也是杜老太太的恩情。
杜家算是体贴下人的人家,如果有丫环小厮想回家过年的,也是放他们归去的。刘七巧就放了绿柳回家里头,她哥哥本年娶了新媳妇,算是第一年在家过年,天然是要归去的。更何况她嫂子也有了身孕,比刘七巧大三个月,家里头人就想着,到时候能让她出去,给七巧的孩子当奶娘。刘七巧也见过那女人,庄上人家出来的,身子骨健壮,倒是很不错的。只是刘七巧倒是挺想本身奶孩子的,毕竟这是一种母亲和婴儿的豪情交换体例。不过这些事情,现在提起来,还太早了一些。
特别是这位花姨娘,在她内心头那也是一个出挑的性子,好好的名将以后,最厥后做了姨娘,也算是有魄力了。现在大略是因为年纪大了,杜老太太看人的目光仿佛近年青时候宽允很多,便感觉这花姨娘,实在也是很纯真一小我,模样又好,说话又和蔼,如何说如许的人能进杜家,也是杜二老爷的福分了。
杜老太太只惊道:“如何还预备了唱戏?”
一场年夜饭就在如许欢欢乐喜的热烈中畴昔了下一半儿,又过了半晌,内里丫环只开口道:“回老太太、二奶奶,金花班的人来了。”
这就是活生生的人比人气死人,刘七巧本来在王府也是个能说会道的人,到了杜家也没少说话,可谁晓得现在赵氏是个短长人,潜移默化当中倒是真的把这家里大大小小的事情给清算的妥妥贴贴的。不过能者多劳,有如许一名小婶子,刘七巧也能够放心躲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