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网游之天下第一》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59 慨叹[第1页/共5页]

他来任职虽还不到两个月,但一则,早将本亭的辖区跑了个遍,对本地的环境很熟谙,二来,自小在颍阴长大,对本县的故事也很熟谙,不管是本亭的、还是外亭的,都是说得头头是道,远至战国、前秦时出世在本地的名流以及一些产生过的典故,皆随口道出、顺手拈来。

汉承秦制,城中的打算井然有序,大抵分为三个部分。

……

十几年前死去的“名流中的护法”汝南陈蕃,年十五出豪言“大处世,当打扫天下”。十五岁就以“大”自居,而终究他果也以其身殉其志。汝南紧邻颍川,陈蕃的故事,荀贞自穿越后就常有听闻。

“便坐”里都有人,荀贞没有出来,而是沿着罘罳后的走廊,来到西墙边的一棵枣树下站定。谚云七月十五枣红圈,八月十五晒成干”。早过了枣子成熟的时节,树上空剩黄叶,地上落叶片片。不知怎的,院中固然热烈,荀贞独立树下,却莫名有些萧瑟之感。

门阙或桓表的边儿上,有一个建鼓,吊挂木上。吏民、县中有事,便击打此鼓,以让人晓得。荀贞在宿世时虽没见过“建鼓”这玩意儿,但在影视上多有见过,仿佛直到清末民国期间,衙门门前另有这,以是穿越今后见到此物也不诧异。

现在这位颍阴县令的家世虽比不上当今的那些王谢大族,比如汝南袁氏,远远达不到“弟子故吏”遍及天下的程度,但也是世代为宦,来给荀贞传令的这两个吏员便都是接连两代都为其家效力的,要论靠近干系,比身为县令亲信的秦干还要靠近,是以口风都很严,不肯泄漏县令召他去官寺是为何事,只是笑着说荀君放心,是功德,不是好事。”

div lign="ener">

荀贞作揖应道是。”

“便坐”,即“听事堂”摆布的配房,每天都有小吏在内值班,卖力措置平常的小事。此时,正忙的时候,各个“便坐”里都坐了很多外来的吏员,观其穿着,有乡蔷夫,也有与荀贞一样的亭长,另有里长,间或亦有百姓。吵吵嚷嚷、纷繁闹闹的。

荀贞三人,经贩子、过闾里,到了城东北,劈面一个石阙,正对着通衢。石阙后边即“官寺”的大门。寺门凡是南向,取“贤人南面而听天下,向明而治”之意,颍阴寺门便是如此。——也有的“官寺”门前不立石阙,改建立两个桓表,都是取其寂静显目之用。

另有两三个小吏能够来得晚了,列队比较靠后,又不耐吵杂闹,以是没在室内等,而是立在庭中的树下。一个扶着树干,低头蹙眉,不知是在思忖公事,还是在想些别的。别的两个一个面对罘罳,跪坐树下,捧着一卷竹简细细旁观;一个依树而立,呆呆地看着“官寺”东墙。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