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帝国风云》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第一百零七章 妥协[第1页/共4页]

所幸的是,德皇有丰富的战役经历,不会受总参谋长与战役部长摆布。

固然帝国具有欧洲大陆,乃至全天下最强大的陆军,但是要在国境两侧同时打两场大范围战役,仍然力不从心。

西线疆场已成死局,就算德军短期内没法取胜,英法联军也一样没法在短期内攻破德军的防地。

西线疆场上,固然英法联军在马恩河战役以后稳住了战线,德皇也撤销了法金汉策动计谋打击的动机,战线处于相对稳定的状况,但是已经有充足多的迹象表白,英法联军必定会在近期策动一场大范围计谋打击。别的不说,此时英法联军已经在兵力上超越德军,并且囤积的物质也多于德军。

对此,德皇也有极其清楚的熟谙。

当然,并不是施利芬错了。

最好的体例,就是在仇敌之前策动打击。

冯承乾与提尔皮茨来到波茨坦皇宫的时候,腓特烈三世方才送走了法金汉与鲁登道夫等陆军将领。

当时,真正的重点在东线。

如许一来,就没法向东线增兵了。

能够说,自拿破仑期间以来,防备力量再次占有了上风。

更首要的是,德军的当代化事情展开得最早,参谋轨制也最为完美,并且耐久实施遍及兵役制。

法金汉把增兵要求降落到了四十个师,即与东线平分弥补兵力,而德皇则只要求他分阶段策动两次打击战役。

与西线比拟,东线疆场有两个较为较着的特性,一是疆场更加广漠,二是铁路与门路等交通收集极其掉队。

恰是如此,法金汉策划了即将开端的新沙佩勒战役。起首拿阿图瓦的法军开刀。

颠末几次筹议,法金汉与德皇都做出了让步。

德皇也非常清楚这一点,如果德军始终保持戍守态势。就即是把主动权交给仇敌,终究必定守不住马恩河防地。

这么打下去,帝国的结局必定好不到那里去。

跟着奥斯曼帝国参战,轴心国个人在东线已经获得了较为较着的上风,并且德军在坦能堡与马祖里湖的两次大胜,已经打倒了俄军的士气与斗志。在俄军眼里,鲁登道夫已经成了不败的战神。如果能够抓住这个机遇,在东线打两场大范围毁灭战,就算不能搞垮俄国,也能使俄国大伤元气,让俄军在短期内丧失打击才气,减轻德军在东线的压力,从而获得更无益的疆场环境。

西线构成僵局,就只能在东线上想体例。

题目是,东线也面对着与西线一样的题目,即兵力严峻不敷。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