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帝国风云》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第四十六章 联军[第1页/共4页]

这是功德,还是好事?

在冯承乾看来,这绝对不是小事。如果德意志第二帝国被迫与列强开战,那么操纵列强的冲突来崩溃仇敌,或许是击败列强的有效体例。

只是,在联军司令人选上,腓特烈三世保举的帝国参谋长瓦德西元帅没有获得承认。

最大的获益者不是联军的建议者,而是沙皇俄国。

比如,法国在摩洛哥的扩大已经对帝国的好处构成了严峻威胁,另有正在走向低弥的各国经济。

拖到十月初,法国率先向列强提交了备忘录。

明显,就算没有瓦德西,联军仍然能攻入北都城。

随后,冯承乾给里希特霍芬男爵写了一封信,让他供应帮手。

究竟上,别说占据大清,就算是占据北京,也让联军有磨难言,巨额的军费支出已经使几个国度餬口了退意。

共同好处消逝以后,天然会四散而去。

固然与冯承乾熟知的汗青有所出入,比如终究赔款不是四点六亿两白银,而是五点二亿两,但这仍然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为沉重的一份不平等条约,并且这份条约也为腐朽的大清王朝敲响了丧钟。

六月尾,英国起首提出增兵,俄国随即附议,决定出兵十七万进军满洲,法国等列强也纷繁同意增兵。

联军入侵,让很多大清的有志之士熟谙到,一个连都城都守不住的皇朝,底子不成能使民族复兴。

当然,冯承乾没有多做解释,因为他不成能奉告德皇,八国联军将出师倒霉,大清不是那么轻易被打败的。

收到动静后,冯承乾当即赶往波茨坦皇宫,向德皇提出,是时候出面,由德意志第二帝国打头阵了。

导致事件恶化的,恰是号称“拳民”的义和团进京肇事,大清皇太后又欲借义和团之力排外,导致列强在大清的搭客、布羽士、教民遭到苛虐。明显,局势已经超越了冯承乾的影响范围。

联军在廊坊败北,极大的刺激了列强。

增兵以后,战况有所好转,只是仍然不敷抱负。

在联军攻打京津的时候,沙俄出兵近二十万,从南北两路进击,在数个月内攻占了满洲地区。

受甲午战役败北影响,大清天子任用维新派人士,开端推行变法,遭到皇太后为首的保守派反攻,终究以失利告终。不管是怜悯、还是出于别的目标,英法等国帮手维新派人士逃离大清。随后,大清天子被皇太后囚禁于宫中。如果不是列强反对,大清皇太后早已废黜天子。

等冯承乾做完这些事,已经是一九零二年了。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