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战略储备[第2页/共4页]
固然帝国水兵的生长速率非常快,但是在短期以内、乃至在十年到二十年以内,都不成能超越英国皇家水兵。更首要的是,跟着帝国水兵生长强大,帝国与英国的干系必定转为敌对。战役发作以后,只要英国成为帝国的敌国,英国皇家水兵就会封闭北海,帝国也就没法通过普通贸易获得石油。
能够说,在帝国经费的支撑下,与水兵有关的很多技术都获得了严峻冲破。
德皇没有开口,因为他晓得冯承乾不但仅只要这一个题目。
腓特烈三世的眉头跳了几下,神采显得非常严厉。
“打不败法国,就得把重点转向东线,争夺在英法的战役潜力全数发作出来之前击败俄国,扫荡东欧地区。如果能够迫使俄国退出战役,并且节制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塞尔维亚等地,我们就有望获得奥斯曼帝国的支撑,从而打通空中交通线。遵循我的估计,大抵需求两到三年才气击败俄国,是以我们必须建立计谋储备机制,以大范围战役期间两到三年的耗损量为准囤积计谋物质。”
腓特烈三世如有所思的点了点头,表示明白施利芬的意义。
只是,不能仅仅考虑机能。
如此一来,只要采取燃煤锅炉,才气确保舰队在战时的燃料供应。
冯承乾对峙采取燃油锅炉,就得处理燃油供应题目。
“当然,也不是没有速胜的机遇,只是非常迷茫。”施利芬略微停顿了一下,说道,“以目前的环境来看,如果我们能在三个月以内击败法国,英国就没有充足的时候完成参战的筹办事情,也就不会参战。这不是一个切当的判定,而会跟从时候产生窜改。如果战役在十年以后发作,留给我们的时候或许只要两个月,说不定不到两个月。关头在于,如果我们不能在英国参战之前击败法国,将毫无疑问的演变成为一场耐久耗损战,而帝国的资本不敷以支撑如许的战役。”
题目就是,挑选燃油锅炉,还是挑选燃煤锅炉?
冯承乾没有说下去,因为他晓得,德皇必须判定的做出决定。
所幸的是,有复苏熟谙的不但仅是冯承乾,另有已经出任总参谋长的施利芬。
比如,在四月四日的御前集会上,几名陆军将领就提出,德军有望在半年以内击败法国或者俄国,敏捷结束空中战役,而伶仃的英国将别无挑选的与帝国媾和,是以没有需求为了帝国水兵而大量囤积计谋物质。至于帝国陆军,绝大部分物质都在海内出产,也没有需求在战役期间囤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