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保家卫国[第2页/共3页]
炮队放时必要看炮表,安设药引须按度数标。
马队本身须将马养好,检点蹄铁切勿伤分毫。
方今中国文武书院造,不比贩子蠢汉逞粗暴。
第三行军莫把民骚扰,我等饷银皆是民脂膏。
轻炮合作不愁路局促,重炮车载马拉不觉劳。
北洋陆军军官像宋骁飞在中国埋下的可燎原的星星之火,使他在淮军中的多了“校长”这一称呼,入陆官书院者,都成了他的门生。李鸿章还为宋骁飞请功嘉奖,慈禧太后封宋骁飞为正二品的总兵,犒赏黄马褂一件。
在兵器设备上,宋骁飞请李凤苞在德国购买过山炮、半陆路炮,步兵马队则买来复枪、毛瑟枪等,连美国工程师马克沁在1883年设想的马克沁重机枪,也不吝托容闳找干系花血本买了一挺。宋骁飞还给军官们买了时表、双筒望远镜、雨衣雨帽、洋鼓洋号。全数采取新式练兵体例。
北洋陆军军官黉舍最后由李鸿章点头定名为北洋陆军军官书院,宋骁飞成心把北洋陆军军官书院选在了离北洋海军书院七八里地的处所,也就是天津海河下流的东岸,辟地一千余亩,构筑方形大土城,还在土城墙上筑通道和护墙。
宋骁飞本来筹算陆军军官书院每期招生两千人,可惜登科的环境并不尽如人意,不得不把学员的饷银进步到八两银子,招生范围紧缩到每期一千人,多要新兵。
各营当中枪队最为要,望牌对准莫低亦莫高。
辎重队里事事算计到,衣粮军器贫乏不需焦。
第一发愤要把君恩报,第二功课要靠官长教。
宋骁飞一看,很压韵,朗朗上口,也不假大空,挺好!因而把“第一发愤要把君恩报”改成“第一发愤要把亲恩报”,挑选了普鲁士军歌《德皇威廉练兵曲》的曲调,来为这首打油诗谱曲,把它编成了北洋陆军军官书院的“校歌”,让每个入校的军官第一件事,就是把这首歌记牢唱熟,这成了北洋军官耳熟能详的“三项规律八大重视”歌。
宋骁飞还想要一首“校歌”,徐世昌公然是个不折不扣的人才,不但工于书法绘画乐律,打油诗也写得相称不错,顿时连络军官黉舍的讲课特性,写了一首打油诗:
工程一队技艺须工致,陆地筑垒遇水便搭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