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废黜光绪(下)[第2页/共4页]
伍廷芳说:“洋人那边本来支撑皇上变法者多。英国、德都城但愿中国多开商阜,如若此时,太后又立一名儿天子,垂帘听政,闭关锁国,他们必不乐意,并且朱尔典等驻华公使对保守的端王定见很大。”
浙江巡抚刘树棠说:“皇上的名誉,在变法后,虽不致达先知先觉,但遭到江南士绅的大力推戴,他没犯甚么大错,太后冒然废之,恐失江南乡绅之心。”
慈禧太后召见李鸿章,李鸿章明白表示,不支撑慈禧太后废黜光绪天子。李鸿章说:“太后若训政,臣第一个站出来支撑。皇上只是听信康有为的谎言,无大错误,废之恐天下民气不稳,今后大乱。”
宋骁飞道:“恩师说得对,盛宣怀刚幸亏上海,可由他与东南乡绅、贩子联络,发谏阻废立皇上的电报。”
李鸿章说:“洋人那边的定见,不成以不考虑,但皇上的废立,毕竟是中海内政。太后如果铁了心废黜皇上。他们也顶多抗议一下。关头是我们的态度。省三。你甚么定见?”
宋骁飞赶到李府,李家客堂的太师椅上已坐满了淮系个人的骨干成员,台湾巡抚刘铭传、浙江巡抚刘树棠、督理天津海关和上海纺织业的盛宣怀、总理衙门大臣伍廷芳、都察院左都御史张佩纶等人都到了。
宋骁飞说:“洋人那边,门生还能够去找朱尔典帮手。”
这是三十年来,李鸿章第一次在严峻题目上,没站在慈禧太后一边,慈禧大怒,赐给李鸿章一面古铜镜,道:“哀家看你老矣,赐镜给汝,好好瞧瞧本身,欲步翁同龢以后尘乎?”
李鸿章转头问宋骁飞的观点,宋骁飞想了想说:“这几个月的变法新政,虽有点激进,但不能通盘否定,百余天内,天下各地办书院、开矿山、修铁路、筹办工厂,从朝到野、从官到民,都有了一个共鸣:国欲强大。必先维新。如若此时慈禧太后废黜皇上,那将失期于天下。并且现在端王主政,其妻为慈禧太后的侄女,如再立他的儿子为天子,他可谓权势滔天。门生闻端王才气平淡,思惟保守,恐怕会祸害国度!”
当年,华北大灾,山东一些哀鸿逃荒到天津、河北,号称“刀枪不入,扶清灭洋”的义和拳在山东以外的华北地区死灰复燃。这些拳民四周辟谣,说洋人病院挖孝眼睛制迷药、神甫用特制器具吸男童阳精,中国百姓一贯科学这类传言,大家自危,对洋人和教民恨之入骨。端王载漪一看大喜,他和刚毅不但鼓励义和拳,命令各地官府不得抓捕拳民,还收编了一部分拳民为“官团”,发放粮饷,一时候华北拳民达十万之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