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行夜路[第1页/共4页]
倒不是曾渔巴望艳鬼缠身,而是他看到墓园边有一碑亭,只要天子敕建的神道碑才气建碑亭,莫非这就是象山先生陆九渊之墓?
曾渔背着书笈走在前面,这书笈有二十多斤重,起先背上去并没感觉有多沉,但越走越沉,勒得肩膀疼痛,气候又热,汗水洇渍着更是难受,初上路时书笈是由四喜背着,但一天走下来,四喜就吃不消了,这小奚僮毕还没成年,曾渔就让四喜背罗盘、衣物等简便的行李,书笈就由他来背,负笈肄业就是这个模样啊。
又想:“少爷心好,西天佛祖观音菩萨太上老君另有龙虎山张天师都来保佑我家少爷此次补考顺顺利利成秀才,少爷象郑少爷那样头戴秀才方巾、身穿镶边襕衫,风风景光回永丰回石田,到当时候看姓蒋的还敢不敢讽刺我家少爷?看那谢家人还敢不敢欺负我家少爷?朱公祠外那几巴掌算是白打了,拿我家少爷毫无体例,哈哈,痛快,痛快!”
曾渔走近碑亭,借着守墓庐舍透出的灯光一看,碑上镌着五个大字“崇尚真儒墓”,公然是陆九渊之墓。
守墓老夫打着哈欠道:“这位公子,时候不早,将近二鼓了,你们两个从速上路吧,老夫这守墓庐舍总不好留你们歇宿,你们是去抚州对吧,那就持续往前,陆坊已经错过,前面三里便是青田村,青田村恰是陆贤人的出世地,在那边借宿能沾到贤人灵气,不管考秀才、考举人还是考进士,都是必中了,两位从速走吧。”
小奚僮四喜已经兴冲冲走到前面朝着那灯火去了,曾渔摇着头无声地笑,从速跟上,约莫走了一里地,灯火逐步清楚,就在路边不远,嗅到的香气也更浓烈了,曾渔俄然觉悟这是枙子花的香味,这片山野应当种了好大一片黄枙子,现在也恰是黄枙子花开的季候。
曾渔笑:“本来如此,好极,这个感受不错,可如果还是不中呢,又或者宗师底子就不给我补考呢?”
陆坊乡虽是一个小处所,名誉却不小,这里是南宋理学大师陆九渊的故里,陆王学派的发蒙地,另有,王安石《伤仲永》开篇的那句“金溪民方仲永”,阿谁方仲永也是金溪县陆坊村夫,可见此地文风甚盛,曾渔筹算在入夜前赶到陆坊乡投宿——
四喜自告奋勇道:“少爷,那边应当是一户人家,待我去问问,能不能让我们借宿一夜,少爷你在这里等着。”
木门“吱吜”一声开了,守墓老夫挑着一盏白灯笼走了出来,打量了曾渔主仆两眼,笑道:“赶考墨客,迷路了,那你这科必中了,晓得这是谁的墓吗,是陆贤人的墓,从速去拜拜,烧点纸钱,陆贤人定会保佑你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