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人情味浓古风存[第1页/共4页]
曾渔忙道:“四喜,这位师姑就是这里的院主,我已向她求水喝。”见四喜手撑土墙要站起来,从速上前搀了一把。
女尼道:“不要啰唣,你带他二人去。”把手里的灯笼递给少女。
光影明暗,勾画出的女尼脸部表面极jīng致,女尼既是那垂髫少女的母亲,总应当有三十岁了吧,但在这暗夜里看来,的确就是一个缁衣飘飘的少年尼姑——
曾渔当然不能对这女尼说补考甚么的,当下含混称是,抬眼看那女尼面貌,女尼灯笼垂地,应当是成心不让曾渔看清她脸孔,实在也是掩耳盗铃,如许相隔不过数步那里会看不清楚呢,这女尼裸着秃顶,极短的发茬泛着青sè,白居易诗描述一女尼曰“头青眉眼细”,秃顶乍看就是青sè的,普通而言剃秃顶都不会都雅,但这女尼给人的感受倒是秃顶小巧甚美,人间女子的黑发反倒成累坠了——
少女把灯笼递给那女尼,接过葫芦,向曾渔展颜一笑,声音清脆娇美:“墨客你等着哦。”回身轻巧盈回院子,名叫阿黄的大狗从速跟畴昔。
女尼轻唤道:“谨慎些,入夜,可别跌到了。”的确是慈母的口气。
曾渔道:“我随蜜斯一块去,我有书笈还在门外,要搬出去。”
那女尼“哦”的一声道:“去袁州那还来得及,公子是客居他乡,为了测验才回袁州是吧。”
科举测验对考生的户籍要求很严格,客居他乡若未能获得本地的户籍,后辈要插手科考就必须回客籍,曾渔若非父辈时已获得永丰户籍,那他要考秀才就得回赣州府——
主仆二人承诺着,跟从少女绕过一座大屋子,又走过一个小院,到了一处屋子前,看屋檐有披垂下来的茅草,少女道:“这就是茶寮了,我娘饮茶的小室,你们二人就在地上姑息一夜啰,地上铺着篾席的,喏,这是你们的葫芦,早晓得你们要出去就不必盛水了,这茶寮里就有水。”
曾渔躬了躬身道:“多谢师姑收留,我主仆二人天一亮就分开。”说罢从少女手里接过猫灯笼往茶寮走去,听得身后少女谨慎抱怨:“娘为甚么这般不近情面,象严婆婆似的?”
方才少女进收支出,那大黄狗也是跟进跟出,忠心得很。
少女辩道:“阿黄不——”
“好了,曾公子快去茶寮吧,请记得明rì一早必须分开。”
少女讶然道:“甚么鱼,鲤鱼?”
少女语速不快,腔调和顺,声音非常动听,又问:“那盏鱼灯笼呢,哦,还插在墙上啊,我去取,这盏就留给你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