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明末皇帝分身》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第七十五章 粮商(一)[第1页/共3页]

听闻端方以后,贩子们纷繁严峻的揣摩代价。与此同时,更多人猜想合作敌手们会给出甚么样的代价。

当然了,很多粮商手中的现钱有限,但愿以其他的物质抵价。比如,木料、丝绸、瓷器、茶叶....

“德氏粮行,最高价15两银子,购1万石马铃薯”

这是非常分歧常理的代价

在德氏惊人天价,吃掉了1万石马铃薯后。

葛沽镇只要少数几家的堆栈、酒楼,当这些粮食贩子们来到葛沽以后,发明本身连住单间客房的报酬也求之不得。

一名年青者其瘦如猴,另一名中年人却又其胖如猪。

马铃薯低价是每石1两银子,红薯抵价为每石0.3两。贩子用纸写出本身的竞标代价,竞标价不能比低价低,才是有效的投标。

一榻之地难求,使得粮商们纷繁开端在ji院包场,不为嫖ji,仅是为求一榻之地。

当年利玛窦到了北京后,便提出,为甚么不采纳本钱更昂贵的海运?或许,利玛窦这个洋和尚的扣问,震惊了明朝的统治者。以是,天启、崇祯年间的海禁政策越来越宽,通过海运向北京运输的粮食,每年也达到百万石之巨。

颠末端冗长的3小时的公开招标后,现场开端公布成果。

“陈墨老板,出价7.2两,收1万两马铃薯”

葛沽镇粮食竞标法则,供货优先挨次高到低。出价越高,越能够获得优先供货。

而大明的海运,是从江南运粮食到北方,江南的鱼米之乡粮食代价能够低到1.5两银子一石。但是,毕竟还是不如日本那边0.5两银子一石来的便宜。

李公子笑道:“也是张掌柜是做几十万两大买卖的,海运一趟赚个万把两,倒是小家子气了”

那张掌柜便是阿谁中年瘦子,整小我如同一圆球,还一手抱着一名少女,两名少女坐在他腿上,娇小的如小童。

享用着少女喂食葡萄、美酒。

粮商向来是兼职人丁估客的。

像德氏粮行,想要把买卖做到官府,做到军队中,必必要有背景。以是,德氏筹办用惊人的高价,吸引葛沽镇的重视。

第二笔订单是,代价骤降。

而上层次的粮食贩子,直接将粮食卖给大明九边地区的军队。卖粮食给边军后,朝廷常常会赐与盐引、官田之类的物质抵价。虽不是直接付现钱,但收益常常比现钱更划算。

此时天津涌来葛沽的有气力的粮商,数量已经超越了150多人。并且,很多粮商还带着伴计、账房、保护之类的职员,使得小小的葛沽涌来2000多人。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