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募兵[第1页/共3页]
募兵作为志愿参军的职业甲士,没有军户那样享有免税政策等等,参军总之就是为了军饷,为了保持生存,并且为了对优良的青丁壮有充足的吸引力,募兵的粮饷较卫所军高出一倍摆布。
如果要在澎湖募兵,鉴于澎湖的苦寒,以及丁云毅在本地的名誉,用度略少很多,但也毫不能低于月饷二两。
一个月今后呢?凭福建发下的那点军饷吗?扔到海里连个水花也都没有。
萧易风、陈冬七人被抽调出去武装押送以后,丁云毅的人手一下紧缺起来。
本身如果有郑芝龙那富可敌国的财力,甚么费事都处理了。可惜的是不但本身没有,就算问郑芝龙去借银子人家也一定肯了。
不想了,不想了。
丁云毅晓得洪调元是美意,他半生谨慎谨慎,这个时候俄然多了这么一个胆小包天的三弟,未免日日提心吊胆的了。
一个小小澎湖,现在几近成了本身全数的但愿了。
明朝最早用的是世兵制、军屯制。而当军户的糊口低于天下百姓的糊口程度,军队和处所的反差,使得军户不安起来,骚动起来。他们想摆脱沉重的徭役,独一的体例就是离开军队。而军官为了发财,侵犯军屯,役使士卒耕作,使卫所军粮饷供应不敷;军官克剥军卒,使他们更加困苦;军官妄图贿赂,放纵士卒流亡;军户流亡不予追报。因为如许逃脱那名军户月粮天然就落入军官的口袋中,是以卫所军缺额越来越严峻。正统三年,流亡军户竟达一百六十三万人之众。
如果不趁着这个机遇生长一些本钱,等将来悔怨都晚了。
早推测洪调元会这么说了,丁云毅道:“大哥,等上面应允下来,只怕再快也得半年时候,等不得。再说年熟行下本来就有那么多的定员,不过是明天跑一个,明天跑一个跑光了罢了。眼下我等招募兵壮,不过是弥补罢了,没甚么大不了的。”
想到这,丁云毅对洪调元说道:“大哥,这些事情我来处理,我们尽管先把人手调集起来再说,走一步看一步。”
洪调元点了点头,随即感喟一声:“三弟,你为人胆小心细,是个做大事的料,但有的时候胆量未免实在太大了些。你只不过是个小小的巡检,我也不过是个小小的把总,在这里说话还能管用,可要出了澎湖,没人拿正眼瞧我们。老哥比你多活几年,听老哥的一句劝,凡事三思而后行,千万不成鲁莽啊。”
嘉靖年间,戚继光在南边的募兵是一日三分银,月为九钱,而隆庆,万用时戚继光在北方募的南兵月饷达到了一两五钱。自土木之变后至嘉靖前期,募兵用度大增。成化八年,西北义勇募集的用度为“人给银3两,布2匹,月米2石”,折银约5两。弘治年间募兵,“人给银5两。”比正统初募兵给布2匹高出数倍。到了嘉靖二十九年,仅九边募兵银就高达五十九万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