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卫氏姑奶奶[第2页/共3页]
宝珠拖住张氏的手转头冲卫氏道:“卫家婶子,你渐渐挑,我们先走了。”
张氏怔了下:“嗯...我听...传闻了,这请王婆子上门也有一阵子了,说了个啥样的?”
-----------------------------------------------------
大郎一小我悉心照顾,端屎端尿。直到送走了老娘,发完丧,这家里就剩大郎孤零零的一小我呆着了。
宝珠白眼:“李家婶子揪着我打的时候可没想过这些。”
宝珠眯眯眼,望着那妇人笑道:“卫家婶子,你也来买布的么?挑的咋样?”
吃完了午餐,一家又在街上逛了逛,张氏买了些针头线脑,油盐酱醋之类的东西,还称了二斤带皮五花肉。看着天气不早了就奔城门口,刘老二的骡子车还等在那边,一家人上了车,路上无话,傍晚时分就到了家。
王婆子心说那哪成啊?这赵大郎固然过了年龄,但是人长得可不差,高高壮壮的脾气也好,家里家外的活计都无能,如何着也不能给说个二婚头啊。
卫槐花伸手拦住宝珠的肩头亲热的说:“这就是珠儿吧?呦!都这么大啦,都是一家人,不消这么生分。”
一家人围坐在炕上镇静的打算着花消,张老爹说:“耕具要修补下,冬麦种子也要买了。”。
芽儿娘一拍大腿叹道:“要么说好人有好命呢!老卫家这三个闺女就属大兰最懂事,又无能又孝敬,就是给生生给迟误了....这下好了!千里姻缘一线牵呐!”
陈老爹说:“沈老板说我们的货好,个头大,又划一,晒得也干,以是按上等货给的价,二百个钱一斤!呵呵..”
本来,给大兰说的恰是王媒婆娘家村庄里的一个后生。那村庄隔了牛头村二百多里的山路,那边间隔城镇远,地盘薄,出产更少,比牛头村要穷的多,大半人家连饭都吃不饱。前阵子王媒婆回娘家探亲,恰好碰到了老邻居赵家的大儿子,赵大郎。一问才晓得,这赵大郎都二十五岁了还没说亲。
张氏陈老爹都乐了
张氏把整贯的铜钱放进陶罐,藏进了炕洞,余下的六十几文散钱就收到了柜子里。庄户人家粮食青菜都本身种,不过是买个灯油酱醋啥的,平时没啥大花消。
宝珠昂首看着卫氏,四十几岁的年纪,圆脸,一双眼睛格外锋利,正皮笑肉不笑的盯着本身。
“掌柜的,这个给我量四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