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宗室留守[第1页/共3页]
沐天波无声地叹了口气,沉吟了一下,说道:“陛下,岷王世子有出缅入滇之请,却名不正言不顺,何故成事?”
;
“人各有志,不必勉强。他迷恋美色、滞留蛮寨也罢,入滇随晋王抗清也罢,随他去吧!”永历淡淡地说道:“各位爱卿,你们觉得如何?”
永历听后连连点头,说道:“皇后爱子心切,必不承诺。沐爱卿,此事就不必再提了。”
翟国祯神采有些奇特,手里的圣旨已经被朱永兴拿了畴昔,他咧嘴丢脸地笑了笑,却不想究查朱永兴的失礼。管他呢,这差事算是完了,从速归去,归去晚了,人可都开船走了,哪会有人等着他?
马吉翔这番话说得冠冕堂皇,三个来由都无可指责,可沐天波却晓得第三个来由才是马吉翔内心所想。甚么不断中外之望,不使清人有嘲笑之柄,底子是要推个靶子出去,好转移清军的视野,不使清军苦苦追逐。
至于给岷世子可授人侯爵以下的封赏,也并不是甚么了不起的权力。封官许愿,赐爵封侯,在这皇朝季世之时,本就不是奇怪事。南明将领中,公、侯、伯但是一抓一大把,个个身份“高贵”。并且,出于岷世子的体味,从永历到沐天波和马吉翔,都不以为他是个兴王图霸的质料,更谈不上会对天子和朝廷构成甚么威胁了。
“陛下,臣觉得可授岷世子留守之名。”马吉翔俄然插嘴,并且表示了和永历分歧的定见,“侯爵以下,可便宜晋封,后由朝廷追认,以表扬抗清义士之功。”
沐天波在随驾的文武百官当中,算是比较有脑筋的,刚至蛮莫时,他便和华亭侯王惟华、东宫典玺寺人李崇实颠末商讨后曾共同提出建议:趁着还未深切缅地,将文武将士分红两部分,一部分随永历帝入缅,以另一部分护着太子与晋王李定国所部汇合。
永历当然听出了马吉翔话中的真正含义,沉吟了一下,他悄悄点了点头,表示同意。天子弃国,复兴有望,永历知不晓得本身入缅逃窜是不对的,会对海内仍在抵当清军的将士有非常倒霉的影响?他当然晓得,可他已经吓破了胆,明知是错也不肯转头。现在下旨让岷世子入滇留守,或多或少也算是弥补了一下永历对抗清将士的忸捏。
“陛下,臣觉得世子殿下既有入滇抗清之意,不如――”沐天波自从建议被反对后,一向不断念,借着此故,又旧事重提,但愿能将天子和太子分开,成为双保险。
监国,又称留守、居守,但实际上其间存在着辨别。在朱元璋立国之初,就已经建立了天子出巡、太子监国的轨制。当时另有宗室或重臣留守的风俗,但这二者之间的轻重明显不成同曰而语。在普通环境下,对严格遵循嫡长担当制的明王朝来讲,藩王很难介入皇权,故在居守或留守时不会授其以实际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