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对付吐蕃的策略[第2页/共3页]
“征募的军士职位虽卑,但也不成欺也,如何能制定无信之令,设虚之科,而望其奋勇杀敌呢?自从苏定方挞伐辽东,李绩攻破平壤,犒赏就不再实施,有功绩的人得不到晋升,兵败者没有获得惩罚。大非川兵败,薛仁贵、郭待封等没有处以重刑,倘使当时诛杀薛仁贵等将,那今后诸将如何还敢得胜呢?若朝廷还是如此,臣感觉吐蕃的安定,并非短期内能希冀实现的…”
听天子如此一问,魏元忠大喜,他没想到写的一封建言,方才jiā给尚书右仆戴至德两天,天子就召见了他,并且当堂扣问此事,心内也在狂跳,当下定了定神,娓娓而道:“理国之要,在文与武两个方面。但现在言文者只以言词富丽为首要解缆点,而不触及治国大事;言武的人只以骑马箭为本,而不知方略。这对国度的管理有何好处呢?以是陆机著《辩亡》之论,但挽救不了他本身在河桥的败亡;楚国大夫育由基有穿七层甲片的勇力,也不能制止楚军在鄢陵之战中的失利,这已经是人所共知的究竟…”
魏元忠掷地有声的说辞,震惊了朝堂上的诸臣,也让李治和坐在帘后的武则天深思起来。
“魏爱卿,听戴爱卿说你曾上书御吐蕃之策,朕甚有兴趣,本日你与朕和众位爱卿说说看,到底是何策!”李治在魏元忠施礼后,即问道。
“答应官方畜养马匹,此也是良策,朕会令人去调查,再做决定,”这是一个非常敏感的话题,可否答应官方养马,李治并没当堂表态,再接着持续说道:“魏爱卿所提从官方提拔善武、有策画者,朝廷已经在做了。自上一年起,朕已经下诏,令各地保举善武者,年内,朕再令各州县提拔技艺、策画皆出众者,到长安插手竞武大会,再过几日就要停止,朕和皇后将亲身为前三甲者授官,并且此举今后每年都要停止,再将之完美,与科举选仕同列…此次提拔的善武且策画出众,在竞武大赛上获得名次者,非论其出身,祖上是否犯事,只要其品出众,没有劣迹,皆可参军且授官,对获得第一名者,将会委以更高职位,并将此人的事迹诏告天下,以鼓励天下军人!”
“哦?皇后感觉此子所说有理?”李治迷惑地问道。
要晓得,薛仁贵为大唐立下的功绩那可不是普通的大,征辽东,平铁勒叛恰是因为其有大功,天子并不筹算治其极刑,朝臣们也大部为薛仁贵讨情,终究薛仁贵免死放逐,现在魏元忠却将这事提出来,恰逢朝廷方才宣布对兵败的刘审礼惩罚定见的时候,用此事申明朝廷奖惩不清楚,仿佛也申明对刘审礼的措置还太轻了,如此公开的指责,让朝臣们更是愤怒,特别是与刘审礼熟悉的人,也让天子李治脸上也有些挂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