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开源节流[第2页/共3页]
张尚书道:“光这些就能省下一大半预算,顾世侄心机敏捷,真是令我等刮目相看。”
想到那乱七八糟的账目,顾玉大抵明白为甚么李侍郎如此冲动,对她来讲倒是不难,算是打入了吏部的圈子。
顾玉走上前去,因为是她本身清算出来的,以是翻的时候非常得心应手:
“再说‘住’,我看之前诸位前辈商定让学子们住在堆栈,还是阿谁字:贵,且各个堆栈规格分歧,如果有学子刚好住在环境稍差的堆栈,对比别人,不免生怨。
顾玉拱手道:“侍郎言重了,这原是我本身偷懒的体例,没甚么可藏私的,若侍郎想学,我定知无不言。”
在坐世人神采稍变,大禹朝重农抑商,商户虽敷裕,但社会职位很低,他们多少对商户有些瞧不起。
“世侄另有甚么体例固然说,我在朝中倒是还能说上几句话,不要有太多顾虑。”
张尚书说了一句“辛苦世侄”,便背动手走了。
若情愿帮助五万两,可在清谈会创办之时,由儒生说出商店的详细信息。
“‘衣’也一样,原想在清谈会之前,按照学子的学籍给他们发放襕衫,但一时之间也买不齐那么多同一的成品襕衫,如果直接去布行进布匹,再交给大型绣坊赶工,也能来得及且代价实惠...”
李侍郎问道:“那是谁?”
顾玉说完,只见统统人目瞪口呆,不由轻咳一声。
李侍郎看了看顾玉,俄然冲动地对张尚书道:“尚书大人,我观顾世子措置账目井井有条,不如将这查对账目一事交由她来做,我来帮手。”
顾玉卖了个关子,道:“若说现在能拿出大笔财帛帮助清谈会的人,不是在坐诸位前辈,也不是我,更不是圣上。”
吏部李侍郎趁机问道:“那么‘行’呢?可有甚么体例减少学子来往京都的开支?”
御都山四周的阳康坊是京都新建的坊,还未有几户人家入住,能够给坊户仆人一些财帛,租赁几日,学子们一同住在那边,也便利办理。”
“以上我说的都是节流,实在另有开源一法,只是...”顾玉用心游移了一下。
顾玉一笑:“账目虽多,但是分条目清算起来会事半功倍。”
张尚书听得云里雾里的,转眼又指着她的新帐本,问:“这又是甚么。”
“就比如‘食’这一部分。本来打算是在食行筹办菜蔬肉食。我让小厮直接去阛阓问价,从农户手里直接采办,固然运送稍远,但是代价要便宜一半,且不消颠末商户之手,菜品会更新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