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福官[第4页/共4页]
“他中会试了。”天子笑道。
“喔,是嘛?”天子惊奇极了,“另有这等事?”
贤妃奇了,“不会吧?”
天子楞了一下,“朕如何没看出来?他的文章和轩塰差得远了吧,轩塰的文章如行云流水般,透着股萧洒劲儿,可他的文章,平实的很嘛!”
“这还不算希奇,希奇的是,他正在纳鞋底,哈哈…”
“第三甲,最后一名。”
“不晓得了吧?他恰好就有啊!”刘启拍了一下巴掌,兴冲冲道,“益州的,才17岁。”
“臣说的是他的文章的布局和视角…”刘守仁道:“乡试的文章倒不如何显,可这会试的文章却模糊有些游才子的洞察模样。”
不想刘守仁又道:“他的文章很有点当初游才子的味道…”
“没错,我专门问了的,就是他本人,我还问了,你脚那么小啊?”刘启背起手,跺了两步,学了学石头的神情,“给我媳妇纳的。”
请大师多多支撑,求保藏,求保举
“臣请皇上例外让他入翰林院再读三年。”刘守仁要求道,“臣担忧他一门心机惟早些入仕。”
“他进了几甲?”
在大夏朝,一甲进士直接就授官,最低为从七品,二甲进士进翰林院读书三年,三年后再按需分派,根基以一甲进士的标准来,但读书期间,朝廷不卖力糊口费和留宿,而三甲进士则要凭测验,考得好的,才气进翰林院读三年,不然,就从从九品做起,渐渐往上熬。
刘守仁本着为一个好苗子卖力的态度还待在和天子磨磨嘴皮子,却不想出去一侍卫,天子一看,立马就挥手让刘守仁撤了,让刘守仁好不烦恼,筹算过两日再来磨磨。
“如何能够有连中榜尾的,”贤妃笑道,“院试榜尾的,不管如何也不成能考落第人的,更别说乡试榜尾的考中贡生了…你这脑袋瓜子一天到晚的都在想啥啊…”
天子刚喝了一口茶,扑哧一声,给全喷了,“如何能够,你是不是弄错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