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皇帝要亲自种地去[第2页/共5页]
张宏听到天子问菜是何物,赶快说道:“回陛下的话,是月港送来的贡物,说是外洋食用之物,如果陛下不喜好,臣今后就不做了。”
万历天子本身就不喜好政务,再加上李太后束缚极其严苛,这逆反心机之下,对国事也多是漠不体贴,左耳朵进右耳朵出。
“孩儿就是猎奇看看。”朱翊钧暴露了阳光开畅的笑容,笑着说道。
“是都饷馆馆主、海防同知罗拱辰献上来的,说是南洋莳植一亩能产二三十石,朝中大臣大多数不信,客岁就送来了,京师这边还没种过,倒是听闻在月港有人种。”张宏实在不太信赖,这土疙瘩一年能产二十多石,一石一百二十斤,这一亩地能产两千多斤,这谁信?
罗拱辰要收洋船的税,礼部尚书和都察院总宪反对,张居正更要推行下去,这内里触及到了威权的题目。
“此事遂作罢。”
朱翊钧转头紧紧的盯着看着张宏,眼神里带着些许凶戾,即便是念王章龙那些案子,陛下的笑容还是是阳光开畅,但现在的陛下,仿佛张宏有一个答复不对,就会被扔到解刳院里千刀万剐一样。
“对!”朱翊钧非常切当的说道:“就种土豆。”
因为谭纶出身浙军,跟戚继光是战友,遭到戚继光、梁梦龙这些浙军出身的影响,谭纶现在跟张居正走的实在是太近了。
“此物味道有些像荸荠,叫甚么名字?”李太后看着张宏问道。
这罗拱辰先是由老下属谭纶举荐去了吏部尚书杨博府上觐见,谭纶因为父丁忧事回家守孝,再退隐是由杨博保举,这便是有了保举之恩,在大明宦海上,这是天大的恩典。
“这海防同知罗拱辰进京所为何事?”朱翊钧搜检了一下影象,并没有相干的内容。
罗拱辰又走了戚继光的干系,让戚继光举荐他给张居正,成果张居正听闻罗拱辰的设法,非常附和,就在罗拱辰的奏疏上齐缝下了本身的书押,送到了通政司,内阁拟票后,在两次廷议中,都没有通过。
罗拱辰是读书人,却在抗倭一事中,屡建军功,当时倭寇闹得凶,这罗拱辰一介墨客仗剑平倭,名声大噪。
真的是不务正业。
吏科给事中为何弹劾谭纶?
不就是土豆吗?又不是没见过。
但是这土豆,必必要种。
“东南闹起倭寇时,海疆数千里垂危,烽火各处,朝野表里震惊,罗拱辰便构造军民抵挡,能以孤军当劲敌,厥后倭寇侵松江府,罗拱辰率众,星夜驰援松江府,从浙江按察司佥事,升为了海防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