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六章 乱亡之祸,不起于四夷,而起于小民[第1页/共9页]
“陛下,这勋臣也不都是忠君体国,体陛下奋发之意,总有些个臭虫,还请陛下留意。”徐文壁提示天子,勋臣也有害群之马,并且很多,这西山煤局不见得能那么轻易。
朱翊钧看王崇古还是不肯,也没强求,无功不受禄,这毛呢官厂已经初见效果,皇宫鼎建已经有了根基的雏形,西山煤局八字没一撇,这内阁,王崇陈腐是要入的,迟早之事。
一个很独特的角度,一个熟谙的配方,以尊主上威福之权的大义,来做些踩踏主上威福之权的行动。
这就不得不提到大明在南衙由宋阳山主持的还田事,这就是打了个样儿,支撑清丈还田的缙绅,朝廷还给船证,即便是本身家不善于海贸事,把这船证卖掉,也能保住收益。
“陛下,臣有本启奏。”王崇古抖了抖袖子,拿出了一本写了很长时候的奏疏,呈送陛下。
王崇古给天子讲故事,讲的是一个窑民夫役陈四六,诨名小六。
现在王崇古端赖天子的庇佑,王崇古也不清楚陛下的庇佑能保持到何时,但是把事情做好,才是万事之底子。
“到了春季,家家屯煤,但是这百姓糊口本就不易,是远远屯不敷夏季所需,这就产生了争抢,以是煤市口每年为了煤,为了争利,就会大打脱手,百姓苦不堪言。”
比如在奏疏中,王崇古就说,小六的远方表舅,做煤炭的买卖,糊口看似比小六好很多,但是这城里的帮派托庇衙蠹,也很多难堪小六的表舅。
“朕非常欣喜,能收到如许的奏疏,如果大明朝臣、百官,都能如许写奏疏,天下大治。”
勋臣式微已久,斗又斗不过大臣,这帮读书人眼睛珠子一转,就是个主张,勋臣都是世袭官,世袭哪能包管代代都是人中龙凤?
工匠的身材本质上等,并且工匠们最是守端方,不守端方轻易出世产变乱,这募兵从匠人里招募,那京营的兵源弥补,就不会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了,这多是一件美事。
入阁即是上架火烤,王崇古不想入阁,现在如许就挺好。
在大明就是如许,做点事,难如登天,以是有的时候一个至高无上的帝王的私宥,就显得格外的首要。
这个陈四六不是一个真人,他是统统西山窑民的剪影,这不是欺君,贱儒会写小作文,王崇古也会写小作文,只不过他的小作文太长了,光是陈四六和他亲眷的故事,王崇古就讲了整整两万字,这本奏疏已经不是万言书了,而是五万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