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据理力争[第3页/共5页]
周氏有些思疑看着儿子:“憨娃儿,你才学了几日?六郎他但是在书院跟着苏先生学了三个月了,你能比得过他?”
李氏一听火气就上来:“老幺,你是如何管束你媳妇的,敢对你母亲这般说话?”
过了不到半个时候,沈明钧背着李氏到了院门口。
沈明钧此时一声不吭,倒是周氏抢白:“娘,当初您老送六郎读书,把小郎当作个烘托,可有问过我们伉俪的感受?相公在外累死累活,每天都从早忙到晚,到底是为了甚么,还不是为了咱家?”
“不管如何,小郎都不能读书,咱家里底子就供不起那么多读书人……给先生的束脩不消讨回了,剩下的银钱留给大郎和六郎读书。”李氏终究让步了,不再究查儿子和儿媳妇坦白她的事。
才到胡同口,就见周氏站在门前,沈溪有些惊奇地走了畴昔,周氏拉着他回到院子,面带忧色:“憨娃儿,你祖母从乡间过来,你爹已经去接人了。”
但遵循沈明钧对家里的进献,李氏挑选沈元而不选沈溪,本身就有厚此薄彼之嫌。
等沈明钧在院子里把老太太放下,老太太看着面前牵着沈溪和林黛小手的周氏,神采黑漆漆的煞是丢脸。
转眼沈溪进学塾五天了。
跟从老太太一起过来的另有沈溪的四伯沈明新,大抵是沈明新为被送到城里来读书的沈元的父亲,老太太感觉这儿子必定跟她一条心。
沈溪劝道:“娘,祖母她总不能不讲理啊,我蒙学的钱并非是家里出的,何况爹每月都把人为送回籍下,咱没亏欠家里不是?”
“话虽是这么说,可你祖母毕竟是长辈,她筹划这家也不轻易……不过,非论如何,老娘都要力图确保你留在城里,大不了……唉,算了,归正你爹你也不会向着咱娘儿俩,接下来这日子如何过啊……”
老太太要来,这事儿可不简朴。
“娘,看来您是曲解老幺和弟妹了。”
这五天时候里,先生只是把该教的教了,然后便转到其他班去了,大有徒弟领进门修行在小我的意义。
这话说得非常不客气,连沈溪听了都一阵发怵。
沈明新倒是代母亲问道:“弟妹,你说小郎碰到位老先生,是如何回事?”
“孩儿不是不懂事,可孩儿看着四哥家的六郎能读书,内心苦啊……小郎他不是没天禀,若连书都读不上,将来就只能跟孩儿一样做工,一辈子当个夫役。”
这期间进退学塾读书,并无礼拜天歇息的说法,大多都遵循官府的休沐时候放假,普通是元正五天、元宵节十天、冬至三天,月假则是三天,每年休假总计为五十多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