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大禹古河道[第2页/共3页]
“???”
他只晓得,只要确保郭昌不出去胡说。
“我能够奉告你,不过你必须承诺我,毫不会将本日我让你办的事和说的话奉告任何人。”
郭昌明显很吃这一套,又或是猎奇心完整被勾了起来,虽略有游移,但终究还是硬着头皮道,
“下官这就命人去办!”
好让卫青这个娘舅及时脱手,免得变成大错。
刘据也没有闲着。
堵住瓠子决口的难度和本钱就将大幅度降落,不管是南岸的百姓,还是北岸的百姓都能够提早四年过上安稳的日子,何乐而不为?
“……”
并且因为这条支流分流了河水,也使得黄河下流约莫七十年内再无大范围决口。
以是……刘据这是还是筹算扒了北堤,让河水向并未受灾的北岸倾泻下去,把北岸也变成灾区?
两人对视了一眼。
“请郭医心机解,此事关乎几十上百万百姓的福祉,我不得不谨慎一些。”
“二位,堵塞决口需用到大量土石竹木,不知郡内此类物质是否筹办充沛?”
“其实在来这里之前,我曾翻阅无数古籍,又命人沿途摸索,发明了一条大禹治水时留下的古河道,倘若将大河治水引入古河道,起码可保大河下流百年不遭大灾。”
固然当时堵起来将变得轻易很多,但该做的筹办还是得做,因而很快又将东郡郡守陈虢和濮阳令章谅招了来,当着杜周的面扣问:
迎着郭昌的目光。
如此想着,郭昌忍不住说道:“下官痴顽,可否请殿下解释一下此举的目标和原因,不然下官不免心生顾虑。”
能够这么说,只要刘据确认过相干的地形,提早打通了这条支流。
成果才来到门口却又俄然停下脚步,转过身来慎重向刘据躬身见礼:“若殿下所言非虚,下官愿为本日的言语向殿下赔罪。”
这条支流,叫做“屯氏河”。
反应了半晌才认识到,刘据提到的五处地点全数位于黄河北岸,也的确能够连成一条线。
史乘中说,四年后刘彻不计代价堵住瓠子决口后,没过量久北堤就又决口了。
他命令扒掉北堤时必然引发很多人的激烈反对,具有北岸田产的士族豪强、处所官员、杜周应当都会上书参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