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两年后(二)[第3页/共4页]
面对着蒙仲有些猜疑的目光,庄子点了点头,提笔在竹牌上写下了「清闲」二字,扣问蒙仲可否了解《清闲游》中的“清闲意境”。
“才两三日啊……”蒙嬿嘟着嘴,有些不对劲地说道:“就不能多住几日嘛,我还想听你跟我讲讲庄夫子的故事呢……”
“别开这类打趣,阿虎。”蒙仲跟蒙虎打了声号召。
当然,这也归于他庄周的教诲。
但题目就在于,道家的思惟跟其他学术分歧,懂不懂是一回事,是否能获得呼应的小我体味,这又是别的一回事。
因为庄子很清楚,除非蒙仲本身看淡此事,放下仇恨,不然不管是谁,都没法化解这名弟子心中的那份恨意。
“迁族?”蒙仲颇感吃惊地问道。
而此时,庄子则细心打量着面前的弟子。
『一步一步来吧。』
见此,蒙仲与蒙虎互换了一个眼色,旋即二人脸上皆暴露了笑容。
这名女孩,便是两年前葛氏带着蒙仲去拜祭族人时,那名抱着双膝缩在角落内的女孩,蒙嬿。
「阿仲的养媳妇」,这是蒙氏族内的一个打趣,启事在于当初葛氏收养蒙嬿时,有一名族人对葛氏开了个美意的打趣,说蒙嬿这丫头年龄刚好配你家阿仲,莫非葛氏你筹办给你儿子养个儿媳妇么?
蒙仲无语地摇了点头,旋即没好气地问道:“找我甚么事?”
因为他达不到无己、无功、知名的境地。【PS:说实话,作者不以为人有谁能达到的,道家的思唯实在是太抱负化了,这已经不是要教出贤人的境地了,而是要教出比贤人更高层次的……实在不知该如何描述。】
“夫子?夫子?”
一边解释着,蒙虎一边推开院门走了出去。
最后的时候,不管是蒙仲还是蒙嬿都有些不适应,但是时候长了,曾经的冷淡天然也就垂垂消逝不见了。
在正屋内,蒙仲盘坐在庄子面前,手捧竹简大声朗读。
与两年前比拟,他面前这位弟子变得高大结实了很多,固然年纪尚未到十五,但为人处世,庄子以为却比平常的成人还要沉重老成。
女孩点点头,噔噔跑了过来。
而蒙仲想要为兄长蒙伯报仇的这份对峙,实则就是过分的亲情对他的束缚,是“不自在”的,唯有内心放下仇恨,才气获得真正的自在。